第九百八十五章 岭南的变化(第 2/3 页)
就像夏浩然之前所说的那样,在华夏中医大学,根本不会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敝帚自珍的现象,一些压箱底的绝活学校也会教,而且,还明文规定了每一位学员都必须学会学通。创办中医大学的初衷,旨在为中医的振兴和复苏培育一些薪火传承,并将这些‘火苗’广泛散布到五湖四海,仅此而已。
所以。
在“薪火计划”刚刚上马伊始,夏浩然就已经为此定下了基调。
学术无国界!
华夏中医大学成立后,并不忌讳招收和培育一批国际医学爱好者,只要你能达到中医大学的最低录取标准。
中医作为一门传统学术,其中更是涉及到了华夏的历史、哲学、国学、风俗、人文等等,也就是说,要想来到华夏中医大学学习深造,光有一定得中医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华夏的语言文字,了解华夏文化,熟悉华夏历史等。
当卢涛在得到夏浩然的准许后,第一时间就将“华夏中医大学对外招收国际留学生的录取标准”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出来:
“第一、熟练掌握普通话;
第二、熟读华夏通史;
第三、对华夏的哲学和国学要有一定得了解和研究;
第四、要有较强的中医基础知识;
第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满足以上五点者,任何人都可以在每年约定的时间内,向华夏中医大学申请参加报名考核!”
对此,夏浩然很满意。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华夏普通话,更是被称之为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没有之一。如此以来,对于那些钓名沽誉之辈就是一道门槛和限制,同时,对那些真正立志从事医学研究的从业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呢?
傍晚。
夏浩然牵着李梦瑶的小手,慢悠悠的在岭南市的街头上走着,溜达着。
“浩然,我怎么感觉咱们岭南市现在变得有些不太一样了呢?尤其是最近这一年,简直都可以用‘日新月异’几个字来形容了。”李梦瑶左右环顾了一下,半眯着眼睛说道。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