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四方台事(第 3/4 页)
“可这并非理由。”
“你们莫担心,军师府早有布局。”
“哦?”
话说时,忽被一声厚重的嗓音打断。
内堂上者是一位较为年长的将军,此人不曾有话,这时忽然说起即刻引得堂内众人狐疑侧目。他蜻蜓点水般扫眼众人,然后把目光看出了衙府,低沉缓道:“昨日,刑部已来密函,只待国考结束我们便可以放手行事,一举将这群狗崽仔全数拿下。所以,你们担心的事情,其实陛下早已安排妥当,就无需在这杞人忧天了。”
“刑部密函?”
“刑部接手此事?”
“奇怪,这事不是该由兵部施行吗?”
众人疑色愈重,按理说北满南侵是军事,调兵清缴之责理应全权由兵部统管,而且此间将士皆属军械司乃兵部直系,又怎会受命于刑部呢?刑部掌的是刑罚重案,他们若向军系下公文,只能是要求军部人员协助办案,可这事又怎会和办案搅为一谈?
狐疑难解,似有玄妙深藏。
见众人不解,话者解释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群狗崽子以考生身份赴京,我们不能硬拿,否则会落天下人笑柄。”
“不能硬拿,难道还要送他们到大理寺受审不成?”
“几位尚书郎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以什么罪名?”
堂上者阴阴笑起:“你可别忘了,魏严的案子可以让他们背任何罪名。”
诸将士闻言顿悟:“……”
细雨蒙蒙,阴冷隐藏着潮湿。
时间仿佛随着衙府内的沉默而变得缓慢,过往的一幕幕追述浮现眼帘。
曾有人怀疑,当今皇帝之所以迟迟按兵不动,是在寻找着一个最适合的时间节点以落下重子。如今刑部下密函,暗中遣兵就绪与长安,这无疑就是在宣告大唐的皇帝已经找到了他所认为合适的时间。而衙府堂内的私语,则隐隐透露出一个信息--魏严的案子,很可能就是*,而涉及此案的人,可远远不止那些北蛮子…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