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八章经济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总结(第 3/3 页)

    高速增长总的来说使蕴藏在rb国民中的“能量”得到了发挥,国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物质生活的贫困,基本上实现了完全雇佣,在消除经济“二重结构”(例如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方面也作出了成绩,广大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物价上涨、生活环境建设落后及公害问题严重化等弊病。

    70  年代初rb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末期,增长减速过程实际上已经开始。1970  年度的实际增长率为7.6%,71  年度由于“日元升值”的冲击增长率下降到5.0%,1972  年度增长率复又回升到9.2%。然而,紧接着在1973年发生了石油危机,致使1974  年实际增长率下降到-0.4%,为战后第一次出现的负增长。可以说正是石油危机对rb经济增长的转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给战后rb经济的高速增长划上了句号。

    4.稳定增长时期(1973—1986  年)

    1970  年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恶化,美元大量流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大大动摇。1971  年8  月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对进口加征10%的关税,即发生了所谓“尼克松冲击”。1971  年底十国财政部长在hsd开会,对各国通货进行了调整,其中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  美元兑换360  日元调整到1  美元兑换308  日元,但行情仍不稳定,又于1973  年2  月转为浮动汇率制,即各国通货的比价不再固定,而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1973  年10  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将油价从每桶约2—3美元提高到4  美元、8  美元、12  美元,从而引发了所谓“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对石油消费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引起了通货膨胀、经常收支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对进口中东石油依赖很大、号称“油上楼阁”的rb经济的冲击更大。

    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rb国内投机盛行,物价暴涨,甚至出现了家庭妇女抢购卫生纸的现象。为此,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金融紧缩政策,结果虽然控制了物价上涨,但却导致设备投资停滞,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雇用减少,失业增加。

    rb政府于1975  年春解除了金融紧缩,又于1977  年底采用了财政刺激政策,同时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促使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由于出口持续扩大,填补了国内需求的减少,结果经济开始稳步回升,同时物价保持稳定,失业率趋于下降,经济增长率的上下摆动也不大。

    为了克服石油危机,努力推行生产与经营合理化的民间企业功不可没。它们依靠市场原理,一方面大力节省资源能源,并实行“减量经营”以节省各种费用,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化。通过推进生产与经营合理化,企业的素质与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发生尼克松冲击与石油危机以后,人们曾经预计rb经济承受不了这样的双重打击:担心进入浮动汇率制以后,日元升值会导致民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担心石油价格上涨会带动物价全面上涨,导致经常收支恶化,总之,担心rb会进入“零增长”的经济萧条时代。

    但是,到了70  年代后半期,人们逐渐发现,尽管油价上涨,在西方国家中受打击最大的rb经济却恢复得最快;尽管汇率浮动,民间企业却能在困境中顽强地恢复其活力。整个rb经济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企业素质的增强而加强了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因此,尽管在1978—1979  年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从1978  年中期的每桶13  美元暴涨到1980—1981  年的每桶  40  美元),1981—1983  年又出现了世界性经济危机,rb经济所受影响甚小。总之,rb经济走上了稳定增长的道路,其经济表现在发达国家之中实属上乘。

    随着rb的经济、科技水平日益赶上欧美,rb政府越来越感到必须加强自主的技术研究、开发,“从模仿外国技术的时代走向独创的时代”。为此,于1980  年正式提出了“技术立国”方针,制定了“创造科学技术推进制度”(科技厅)、“下一代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制度”(通产省)等重要的研究开发计划,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来推动“产官学”(“产”指民间企业,“官”指政府研究机构,“学”指大学)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然而,rb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的良好的经济表现与迅速的技术进步,却带来了rb对外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由于国际竞争力的增强,rb的工业品出口持续扩大,1974—1975  年的经常收支赤字到1976  年转为黑字,此后出超幅度迅速扩大。特别是在日美之间,由于美国从1982  年起实行高汇率政策,使日美贸易不平衡日益加剧,日美贸易摩擦接连不断,日趋激化。1985年五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在  1985  年  9  月至  1988  年11月的  3  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从  1  美元兑换  230  日元上升到  1  美元兑换121  日元。

    5.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1986—)

    由于1987  年10  月的“黑色星期一”(纽约股市暴跌),加速了日元升值,于1988  年达到1  美元兑换122  日元的水准。为了防止日元进一步升值,1987  年2  月rb银行将再贴现率调整到空前的低水平,即2.5%。这导致大量游资流向土地、股票市场,引起地价、股价的上升,而在揣摩土地、股票的价格会继续上涨的心理作用下,人们争相购入,以期取得增值效益,结果,土地、股票的价格被越炒越高,大大脱离了真实价值,1989  年12  月29  日日经平均指数(rb最常用的股价指数,它是根据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的有代表性的225  种股票的平均价格计算出来的)达到创记录的38915.87日元。(哪年的?呵呵)

    地价、股价等资产价格暴涨导致产业“资产效应”:其一,刺激了消费的膨胀,因为拥有土地、股票的人们手里的资产大幅增值,以至于感到自己顿时“阔”了起来,于是便大把大把地花钱,贵金属、宝石、绘画、名牌汽车等高价商品居然成了抢手货;其二,导致建筑、土地的交易空前活跃,金融机构则积极开展融资活动(因为作为担保的不动产价格上升),向企业、个人提供设备投资资金、住宅投资资金及消费资金;其三,在股票市场十分兴旺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开展伴随股票发行的筹资活动,用于设备投资与建设面向职工的福利设施。

    随着这种带有泡沫膨胀性质的“大型景气”的发展,企业日益感到人手不足,结果导致工资上升,为了防止物价跟着攀升,rb银行于1989  年5月将再贴现率一下子提高到3.25%,其后股价继续上升了一段时间,终于在1989  年12  月上涨到顶转为下跌。在股价首先开始下落之后,地价的上涨率也在1990  年年中到顶,其后上涨减缓,至1992  年转为下跌。

    地价、股价下跌导致资产紧缩效应,同时工资上升率的下降,在泡沫经济膨胀期间购入了过多的耐用消费品使家计也发生了“过剩库存”,国民的消费意识由热转冷,个人消费趋于不振,这导致了商品库存的增加,企业不得不减少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则由于利率的上升加上泡沫膨胀时期进行过度投资所带来的过剩设备问题而不得不抑制贷款,企业效益也趋于下降。然而,受泡沫经济崩溃之苦最大的是金融机构。由于作为担保的不动产价格的下降与所保有的股票价格的下降,部分贷款显然已无法回收,加上通过所谓“非银行”贷出的大量资金也成了坏账。”(像不像?)

    看着rb的发展路径,赵宏就可以预测国内下一步的发展,大力发展以出口为目标的加工贸易,那么在此之前就首先要货币对外贬值,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如何可以参与其中,这就是赵宏的下一步需要思考寻找的发展机会,如何找到后再把握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娇瘾 慢性沉迷 顶级诱捕公式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理我一下 逢春(冯橙陆玄) 小浓情 刺青 上瘾 病弱反派饲养指南 悍将 文物不好惹 谁把谁当真 不及你甜 他就这么爱我吗 宠她 殿下让我还他清白 双程 仵作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