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一箭中九球(第 1/4 页)
灯市一直延伸到内城的地安门,四处悬挂的灯笼,将黑夜照成了白昼。
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闹社火的,几乎染红了半边天。
路上的行人还是要数旗人偏多,其次就是民人中夹杂着几名体格健壮身着裘皮的蒙古人。
李棠卿站在“射绣球”的摊位前,听着摊贩激将着场下的路人。
路人虽然对商贩口中的黄金温玉比较感兴趣,但也看到了悬挂“绣球”的那根细若游丝的绳子。
三阿哥站在李棠卿身侧,手中有节奏的敲打着折扇。他与李棠卿的想法相同。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场上的“绣球”,绣球边角的流苏随风晃动,却不见悬挂“绣球”的丝线有丝毫晃动。
由此可见,这根丝线,是铁丝无疑了。
寻常人本就很难瞄准,就算瞄准,如果力道不够,还是很难将“绣球”射下。
一文钱,就有机会得到黄金与温玉,诱惑堪比贝者博。
此时一名蒙古壮汉,扔了一文钱给商贩,撸了撸袖子,高声道:“我来!”
一文钱只有一只箭,壮汉拉弓瞄准,胳膊上的肌肉隆起,看架势也是个练家子。
只是灯影晃动,无法瞄准,箭擦着绳子而过。
壮汉淬了一声,转身离去,想来,也是发现了绳子的猫腻。
李棠卿最看不惯的就是这种人,长着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却做着骗人的把戏。
她嗤笑一声,拿起壮汉方才用过的弓。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