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再见马超(第 2/3 页)
姜维又招来姜武,从他背上解下夷陵之战的战利品、孙权的佩剑白虹剑双手奉上,又问道:“蒲大匠乃当世大师,请问以大匠之见,此剑如何?”&1t;/p>
蒲元从见到白虹剑的第一刻起,就再也移不开目光了。&1t;/p>
但见他抽剑出鞘,手捧四尺剑身,从剑尖到剑脊,再到剑身,皆作细细打量,不时还伸出双指去弹敲。&1t;/p>
把玩良久,他的双眼渐渐迷离,脸上呈现出陶醉的神色,方恋恋不舍地移开目光,赞叹道:&1t;/p>
“此剑铁质细密,用的是东吴百锻技术万辟千锤而成,剑身平顺长直,一丝杂质也无,如此宝剑,实乃元平生仅见。”&1t;/p>
姜维奇道:“莫非以先生之才也铸不出如此宝剑么?”&1t;/p>
蒲元笑了笑,道:“倒也不是铸不出,而是铸造如此吹毛求疵的宝剑,没有两年功夫可不行,实在耗时耗力。须知铸造这样一柄剑的功夫,够元铸成五百柄质量上乘的环刀了。”&1t;/p>
姜维闻言,咋舌不已。&1t;/p>
后世有一句名言,叫做一分价钱一分货,三分价钱两分货,十分价钱三分货。&1t;/p>
蒲元所著环长刀乃是“三分价钱两分货”的典型,而白虹剑则是“十分价钱三分货”之代表。&1t;/p>
在姜维看来,刀剑乃是乱世征战之用,坚固、耐用、易修复、能够大批量产出、能够补充及时才是王道。&1t;/p>
千锤百炼的白虹剑在单兵性能上固然强于七十二炼环长刀,但一把若是对上五百把,谁都知道是量多者取胜。&1t;/p>
这也反应了汉、吴双方对于军队装备的态度,大抵汉军军队都是国家所有,朝廷一视同仁,皆愿意普及质量上乘的武器盔甲;&1t;/p>
而东吴富庶,本可以为军队提供更好的装备,实在是因为吴军行世兵制,孙权不愿平白便宜了邑臣,只愿意斥巨资为中军提供异乎寻常的精良装备。&1t;/p>
想到这儿,姜维不禁又想起关银屏所赠的大氅,暗中苦笑道:&1t;/p>
“我这一身行头倒是金贵,看着不像出来打仗的,更像是哪家的纨绔子弟出来行猎了……”&1t;/p>
两人就着刀剑又聊了几句,蒲元忽道:“来时路上,元曾取汉水查看,只觉汉水钝弱,不及蜀江爽烈,不任淬用。只恐此番铸刀,难及蜀中所成。”&1t;/p>
姜维想了想,道:“今年本就是恢复官铁生产,质量倒在其次,把量先做上去便可。”&1t;/p>
顿了顿,又笑道:“而且羌人几乎不着寸甲,对付这样的敌人,我方将士人手一柄环刀已是绰绰有余,大匠只管铸来,多多益善耳。”&1t;/p>
******&1t;/p>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