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金银财宝(第 3/4 页)
但是随后,他又皱起眉头,这些金银都是制式的,肯定不能直接流通出去,否则别人一看就会怀疑那艘沉船神秘失踪的箱子和自己有关。
这就是为什么陆尧不喜欢去打捞沉船的理由,太麻烦。
在国内海域,私人根本不允许打捞沉船,因为那是属于国家的,就算偷偷打捞,打捞物品也很难出手,一不小心就会被当成文物贩子,搞不好是要坐牢的。
就算在公海打捞,也会牵扯到许多国际打捞法,麻烦的事情一大堆,陆尧又不是没能力赚钱,又何必非得执着特意去寻找沉船呢?
对于打捞沉船这种事,自然是机缘巧合遇上了,就顺手而为,没遇上就算了。
还是捕鱼来的舒服,这世界上的鱼可没说有什么标记,只要能捕捞到,那就是你的。送到市场上出售,也没人会来查鱼的来历。
有太极相助,陆尧每趟出海最少都能收获五、六百万,多的上千万,这些鱼一旦卖了,那就是合法收入,想怎么花都没有人管你。
但是打捞沉船的物品就不一样,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改头换面才行,否则就只能像陆尧上次打捞的那艘福船,明知道价值好几十亿,可也只能静静趟海里。
这次价值十一亿的金银也是一样,不能拿出来直接用,现在有能力将它们改头换面的也只有国家机关,否则自己就只能送国外去想办法,可是那样一来,也同样有泄密风险。
倒是那些珠宝,像各种宝石和钻石之类的,因为除了大小不一样,其它倒也没什么特殊标记,可以直接脱手。
更何况陆尧在这些铁箱子里面发现的宝石许多都是半加工过的原石,切割的一块一块,但没有精加工和打磨过的。
拿到市场上根本没人能分辨出来是来自什么地方?
其中除了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之外,最多的就是翡翠,反倒是陆尧最想要的玉石不多,另外钻石也很少。
玉石少的缘故估计和当时俄帝国人不喜欢华夏玉有关系,不喜欢的东西自然就不会费心劳力去抢。
钻石少的缘故是华夏没什么大的钻石产地,自然想抢也抢不到多少,且那个时期的华夏人对钻石也不是特别追捧。
按理来说,翡翠也不是华夏特产,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呢?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