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零章 东郑化学(第 3/4 页)
“诺!”
工人们齐齐应下。
其实工厂已经开工了,要的就是出碱的那一刻,如果从头开始,一道道程序过一遍,到天黑,都未必能生产出碱。
工厂大门洞开,围观人群能隐约看到,有全面防护的工人,用特大号木勺从一个冒着丝丝白雾的水池里舀出一勺勺的半透明晶体,不片刻,就装满一筐,抬到了郑继面前。
“郎主请看!”
工人们自豪的大声道。
郑继捏起一小撮,捻了捻,又放嘴里尝了尝,才道:“确实是碱,多亏了将军,我家才有今日,现老朽宣布,向相府捐赠十万斤碱,以答谢将军的呵护之情。“
“好,那本将就却之不恭了!”
杨彦倒也不推托,愉快的应下。
围观众人均是暗道一声厉害,十万斤碱看起来很多,但是工坊全力生产,能日产万斤,也就是十天的产量,算是九牛一毛,可其中的意义不一样,捐赠不在多寡,而在心意,再退一步说,剔除东海军垄断时期的每石百万钱,约合每斤万钱的天价不谈,如今的市价为一斤百钱,十万斤值千万钱,绝对数额并不小。
陆续有人回过味来,日产万斤,就是百万钱的产值啊,以三分利计算,日进钱三十万,年利约在亿钱,家里种田能赚这么多钱么?
渐渐地,一双双的眼睛红了起来,一只只的眼珠子滴溜溜乱转。
同时又有人不解,如此赚钱的生意,为何杨彦自己不做,白白让人?
虞仡和虞喜便是各自眉心一拧,寻思着杨彦把这天量的利润拱手让人,所为者何?
事实上,碱的主要原料是煤炭与食盐,郑继每购买一次原料,都得交一笔增殖税,同时他的所有设备,包括生产,到调试安装,都由相府下属的工坊,也就是国有机械厂的雏形一包到底,这显然不是免费的,收费还颇高。
从表面上看,郑继的工坊不纳税,但税款已经包含进原料了,杨彦赚的就是这两方面的钱,既隐形,又合情又理,不会惹来不满。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