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钓郗鉴(第 3/4 页)
“这……”
众将眉心微拧,暗暗分析。
不片刻,一名流民出身的骑兵队正杜乾拱手道:“将军,王邃与沈充财大气粗,不至于看中我军这点麦子,孙默乃琅琊乡豪,恐怕他还得防着别人割他的麦子呢,哪有闲心来我郯城生事,至于刘遐与徐龛,与我军有怨,要来,必是大军压境,不可能仅为偷割麦子而来,那剩下的唯有郗鉴。
听闻此人在徐龛的压迫之下,日子颇为清苦,若有人盗割,必是他!”
荀华讶道:“将军,郗鉴乃兖州八伯之一,兖州民众依附者数以万计,打他的算盘,似有不妥罢?”
杨彦笑道:“你想多了,我曾研究过郗公,虽为人正直,却乐听奉承,虽严于律己,却锱铢必较,虽饱读诗书,却厌人求学,如此矛盾的性格倒是少见,当然了,暇不掩瑜,我对郗公慕名久矣,怎会不利?奈何本无交往,拜见无门,故留个破绽,若是郗公遣人盗我麦子,恰可借机与郗公结个善缘。“
荀华的美眸中闪出了一抹狐疑之色,自家这位将军对建康的高门大族都没见多尊重,又怎会心慕远在邹山的郗鉴?该不是动起了郗鉴麾下人手的心思吧?
杨彦的难处全军都知道,就是手下没人,而依附郗鉴的数万人中,很多是老弱妇孺,与东海军雷同,要说不动心,根本不可能!
不过荀华与军中众将并未觉得有任何不妥,主要和杨彦相处久了,对所谓名士的敬畏渐渐淡去,况且他们都认为郗鉴的部众被杨彦兼并才是正确的出路,最起码能吃饱,有衣穿,也有房住,不必以老鼠燕子充饥。
……
邹山位于高平郡境内,泰山郡以西,郗鉴与徐龛为邻,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不仅时常被抢掠,连正常的生产都难以为继,贫穷与饥饿是郗鉴挥之不去的噩梦。
这个冬天,每一天都有民众冻饿而死,他曾向朝庭上表请求南迁,也给王导写过信,却无答复,若不是颇有名望,恐怕军中那些军头早就反了。
如今冬天熬过了,春荒接踵而至。
邹山的景色是很不错的,素有小泰山之称,坐在山顶的草堂里,郗鉴长叹了口气,他不知该如何走出困境。
很多人对郗鉴有一种很厉害的感觉,这多半是受了田庆余老师的影响,田老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对郗鉴推崇备至,历代史书也赞誉有加,可这全是从品德方面进行赞誉,实际的能力没有,再从徐龛来说,郗鉴手下数万人,却被徐龛按在地板上反复磨擦,其能力可见一斑。
郗鉴长女郗璇十二三岁的年纪,坐在另一边无精打彩的读着《列女传》,衣衫破旧,面色腊黄,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得身形仅如十岁女童。
长子郗愔年约八岁,却好黄老之术,正捧着本《道原》看的津津有味,该书据说为黄帝所著。
郗鉴不禁心生悲凉。
“阿舅,阿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