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二章 明王(第 2/4 页)
崔访淡淡问道。
”嘿~~“
杨彦嘿的一笑:”我敢打赌,此策必出于钱士仪,此人多诡谋,这是要把我放架子上烤啊,吴王,嘿,吴王,我杨彦之何德何能,竟敢称吴王?“
虞喜虞仡兄弟也不吱声,如看热闹般的看着。
崔访道:”将军所言甚是,但朝庭居心恶毒,将军不敢称王,怕是民众会大失所望,故称王势在必行,只是国号,值得商榷。
春秋战国中,吴国于渑池之会时,灭于句践之手,孙氏又苟安于江东,无所作为,其国号本就不详,反倒是齐国,国祚绵长,名列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故老夫以为,可以齐为号,自称齐王。“
”不妥!“
刁协大手一挥:”公虽言之有理,别人却未必如此着想,只会以为将军不敢以吴王为号,气势上就先弱了三分,不如就称吴王,天下间谁敢多言?“
崔访摇摇头道:”此非意气之争,国号关乎一朝气运,立了就不能改,而吴乃苟安之号,将军志在天下,岂能以江南尺寸之地定为国号?”
刁协沉吟道:“若不称吴王,秦楚赵魏韩与齐并无区别,况将军起自于齐地,称齐王尚有渊源,改以别号的话,怕是要被天下耻笑。”
崔访捋须道:“当今各国国号,均出自于周,以封地或籍贯而论,但时代在变革,不必一味拘泥于古法,国号无非是个名号,天下人认可即无碍,又如北方之号有滥化之势,而南方国号如楚、吴、越等则有偏安之嫌,故而老夫提个折中之法。
将军姓杨,杨姓源于姬姓,古老而又高贵,且杨姓出自于弘农杨地,将军早晚取之,不如立国为杨,既可免去吴王齐王之争,又可避开钱风那厮给将军挖下的坑,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虞喜兄弟均是暗道了声好,心想崔访名门出身果是不凡,轻描淡写便化去了此次危机。
杨彦却眉头一皱,迟疑道:“崔公虽言之有理,但天下间从无以自身姓氏为国号之例,如姬、羸、刘三姓,分别对应周、秦、汉三朝,究其原因,该是防止同姓之人凌驾于他人之上。
如杨者,天下杨姓之人何止数十万,若以杨为号,杨姓岂不是成了国姓?将来有作奸犯科谁敢抓捕?抓了便是冒犯国号,不抓又纵容其恶,崔公以为然否?”
“这……”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