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前路艰险(第 2/3 页)
杨彦回礼!
一行人鱼贯向船上走去,葛慧娘突然挥手大叫:“巧娘保重啊!”
“嗯,慧娘你也要保重!”萧巧娘也含泪挥手!
……
渡过江之后,天色已至傍晚,围绕着营地,炊烟渺渺,各家自行做饭,每个人吃的都一样,胡饼加麦饭粥,不过与以前相比,胡饼中加了香葱和豆油,摊出来香气诱人,也更加耐饿。
萧巧娘似乎放下了离别的愁绪,一口一口的吃着,还不时和荀华说说话,杨彦却是明白,她只是强颜作欢,不想让自己担心罢了。
荀虎荀豹,还有萧温、萧仁、朱锲、鲍参、鲍令等人也和杨彦围在一起,虽然还没有置掾属,但是根据组织过江的表现,如果没有大的差错的话,这些人几乎就是杨彦的核心班底了。
想想确实挺寒碜的,跟随杨彦的,连一个略有薄名的士家郎君都没有,身份最高的,无非是萧温、萧仁等少数寒门子弟。
荀虎望向了北方的大地,面有忧色道:“此去郯城,尚有七八百里之遥,沿途坞堡、流民帅不计其数,就怕有人利欲熏心,会忍不住对我们动手啊。“
去郯城接回裴妃,虽然人少,却俱是精锐善战之士,又没财货,谁也不会来啃硬骨头。
可这次不一样,全队六千多人,老弱妇孺近半,身家财产都在路上,且人心离散,丁壮尚未组织起来,五百部曲一盘散沙,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荀虎这两百五十骑。
一旦遇上流民或坞堡武装,一支两支尚可一战,倘若对方联合起来,仅靠这么些兵力显然难以护住六千多人,更有甚者,或会因内乱全队溃散。
那他杨彦别说就此藩镇梦碎灭,还将无颜再回建康,安全抵达郯城,是他就任以来的第一个考验,过了这关,才能考虑别的。
杨彦的官职在他未站稳阵脚之前,实际上在淮北一文不值,淮北与江淮之间的流民帅,刺史太守大把抓,甚至有爵位的都不少。
每个人都暗暗寻思,毕竟不管来之前愿不愿意,现在已经上了杨彦的破船,大家休戚与共,船沉了对谁都是致命之灾。
萧仁沉吟道:“府君,属下以为,可将全部人手按伍什编制,以军令勒之,但有触犯者,斩!”
鲍叁道:“此法会否过于严苛?此行诸人,并非流民,皆为我等亲眷,若是小过即杀,怕是怨念从生,恐不达郯城,人心便已离散了,再有外敌来攻,或不战自溃。“
萧温蔑笑道:”那你说该如何?当务之急,乃是安抵郯城,若是法令不存,如何行军?你等貉子安居江南已久,自是妇人之仁,岂知我侨人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才得以渡江?又怎知这一路上死了多少人?“
“哼!”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