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三章 逆转劣势(第 2/4 页)
蒋钊道:“此役由你指挥,若有不妥,为父再点出。”
“诺!”
蒋炎郑重拱手应下,回头下达命令。
道道令旗挥出,各船传来呼喝声,舵手,操帆手与桨手协同运作,使得船只的速度略有减慢。
当时的操帆手不同于大航海时代欧洲炮舰上的操帆手,后者需爬上桅杆操作,且人数众多,对船只的重要性极大,而前者是在桅杆下方操作,通过拽拉绳索调整帆的角度,一艘斗舰标配三人,而同船划桨的桨手最多时竟达五十人,操帆手在水军中的地位不高,根源在于一个是内河船只,另一个是远洋战舰。
虽然明军水军成功东渡了倭国,却依然是在近海游曳,风浪较小,算不得远洋航行。
八里!
七里!
六里!
五里!
……
火船的接近只在转瞬之间。
“点火!”
前方突然暴出一声大喝。
“轰轰轰~~”
连片的爆燃声骤然响起,小船上窜出了两到三丈高的火舌,划船的桨手逃命般的跳入江里,奋力回游,后面的舰队掷下绳索,把桨手一一拽了上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