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十二章 炁生万物(第 1/2 页)

    环宇,意同寰宇,在九洲通常用于指代不断开阔的空间。

    因此,环宇阁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阁楼,内部却是无比巨大,三四百地仙对天地的感悟,互相影响,扭曲了环宇阁内的宇道道则,在这小小的空间内形成类似空间叠加的效果。

    走入其中,李浩成隐隐有一种失重的感觉,周围三四百篇感悟悬浮在半空之中,字字珠玑,绽放无量光明,无数虚幻的影像随之生出,在光辉中沉浮演化。

    ‘难怪婆婆要让我自己来看,这东西根本带不出去啊!’李浩成看着上方三四百篇感悟,这些篆文每一个都是地仙境修士耗费心力,以浓厚“理”为基础,掺杂了地仙境修士的“道”,凝聚而成,每一个篆文上都缭绕着氤氲气息,无数道韵在其中幻化生灭,以一种难言的方式,融入周围虚空,成为构建此地的基石。

    ‘也不知道是谁想出的方法,以地仙感悟作为根基,开辟空间,这样一来想要搬走这三四百篇感悟,唯一的办法直接把整个环宇阁搬走。可环宇阁本身又是太阴峰护山阵法重要支点之一,根本不存在被搬走的可能,甚至日后若是有人想要解析太阴峰护山阵法的时候,还会激发这些感悟,以错乱的方式覆盖在阵法表面,形成屏障,迷惑视线。’

    李浩成以玉符清光加持双眼,观察整个环宇阁,不无感慨,但他很快又是收敛心神,仔细观看那一片片感悟。

    无数关于天地的理论,在李浩成心中流过。

    “先天为,后天为气。出太初,有名无实,虽变有气,而未有形;太始有形,阴阳交合,混而为一,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太素有质,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太极微分,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分阴阳,生两仪……”

    比如他现在看的这篇感悟,就是以五太理论为基础,阐述自己的天地观,他认为诞生于太初,是无中生有,在太始时期,被赋予了形,在太素时有了质,直到太极时期,分化为天地,生出了无穷无尽的状态与属性,按照地星的理解,这一阶段类似于所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

    按照这位地仙境前辈的理论,气是万物构建的基础,天地万象的种种异同皆是由气的变化和堆积产生,火焰是火属性的元气堆积,海是水属性的元气堆积,世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气在外的不同表现,比如一朵花,看上去根花枝叶俱全,其实只是几种不同的元气混同聚合而成。

    最后,这位地仙境修士还提出,天地越是发展都后期,元气互相叠加的情况就越严重,而修行之人应该做的就是不断纯化自身的元气,追溯本源,达到类似形而上的状态后,在开始向下演变,将自己完美的镶入天地的循环体系。

    李浩成转头看向其他的感悟,发现这些感悟虽然方向千奇百怪,但根基唯一,类似于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支。

    想想也是,太阴峰是仙道正统,其中整合出来的天地观,自然来源于仙道体系,在他们看来,自然是为天地宇宙的根本,先天地而生的称为,后天地而生的称为气。

    但李浩成不一样,有着前世知识积累的他,除了仙道天地观外,还学习过格物科学衍生出来的天地观,偏向于佛道梵门的天地观,以及一些纯粹哲学的天地观。

    前者和后者虽然不适合九洲,却有一定参考价值,中间的佛门更是同样存在于九洲天地,并且李浩成学自地星的佛门功法,在九洲一样可以修行,那么地星梵门的天地观未必不适用于九洲,李浩成在整理自己天地观的时候,难免受到影响。

    最后,今生李浩成的第二元神素舒,在小九州登临绝顶的时候,李浩成曾经借助的视线,看到了神眼中的天地。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彼岸之主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武圣! 叩问仙道 魔门败类 过河卒 阵问长生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仙人消失之后 神话之后 剑啸灵霄 剑来 盖世双谐 志怪书 修仙琐录 山河志异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为龙之道 彼岸之主 中州录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大夏文圣 逆仙 不朽凡人 武圣! 过河卒 神话之后 仙逆 志怪书 阵问长生 遮天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卧虎藏龙 造化娲皇 山河志异 原来我是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