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数据为王!网络缉凶!(第 2/4 页)
只不过……
企业是没有这样的能耐,顶多能用自家app软件积累的数据,进行用户特征分析。
像阿里、腾迅、谷歌……
这些大公司,他们的软件无时无刻,都在收集储备各种数据。
但他们不可能相互交换,因为数据是宝贵甚至是无价的。
而作为实权部门的安全局,就不一样了。
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直接让各家公司,提供相关数据。
又因为账户实名制、手机号关联、友情账户登录、ip地址信息记录……
一个人用过多少个软件、有多少网络账号,其实很容易摸排调查清楚。
不要以为,一部手机切换使用两个qq或者微信,切换使用属于不同通讯运营商sim卡,就能佯装是两个人。
其实ip上网地址和入网许可证,早就牢牢记录了。
而且现如今很多软件,安装之时就会获取隐私授权,特别是空间存储、通话录音、定位。
你能通过软件发存在手机里的图片、语音、视频。
那证明软件也能知道,你手机里存了些什么。
像一些无良软件或者木马,就会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手机给掌控了。
在机主没有操作的情况下,就悄然行动。
盗用账号、转走钱财、偷拍监听、窃走私-密的照片和视频……
有些人安全防范意识不高,什么软件都装,还在手机里存了身份证之类的证件照。
那就更惨了,被盗用钱财不说,甚至有可能冒用身份,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总之。
在智能手机时代,很多人其实都是‘透明’的,几乎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遵纪守法的企业,会利用数据,合法合规的赚钱。
遇到无良软件和木马,那就是窃密盗财甚至冒用身份。
但在此时此刻……
大数据分析,是在帮忙破案!
……
名单上的一个个人物,正相继落网。
逃?往哪儿逃?
现如今出门坐飞机坐火车住酒店,必须要身份证,开车出行也有车牌号。
而且智能手机即便不连入wifi或打开数据,也会一直不停的与附近通信基站交换数据。
通过基站定位法,照样能缩小抓捕范围。
真要想躲避抓捕,也就只能人间蒸发。
什么智能电子设备也不带,伪装遮挡住脸,避免被路边摄像头拍下来,进行人脸识别。
要么躲在深山老林,要么深居简出躲藏在市井之中。
但能想到这点的人,并不多。
因为南宫曜因为故意传播艾滋,发朋友圈自拍臭名远扬,又被抓捕之后,该组织并没有迅速遭到大规模缉捕。
哪怕截止到目前,他们也没有任何人被上网通缉,针对灭世组织的内部人员的抓捕行动,是安全局突然发起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