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不甘寂寞的李师(第 2/4 页)
因为粮草供给太过困难。
这场仗已经持续了两个月,已经到达了突厥朝廷能承受的最大极限。
突厥无法与大唐相比,贫瘠的土地,漫无边际的沙碛。
除了在绿洲放牧,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这条丝绸之路。
当然,他们不经商,而是打劫各国商人,收过路费。
两个月的高强度大战,足以将过去几年攒下的家底化为灰烬。
这才是朱邪克勒真正所担心的。
认识到这一点,朱邪克勒自然不会想拖时间。
况且现实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突厥大军身后,是李大亮追击的骑兵。
这种局势就象是一个四层榚点。
最西是来援的碎叶城突厥军,往东是李勣的两卫,再往东是朱邪克勒十余万残部,最东是追击的李大亮部。
李大亮可以与李勣两卫,对朱邪克勒所部形成夹击之势。
朱邪克勒也可以与来援的碎叶城突厥军,对李勣两卫形成平南之势。
所谓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关键就在于李勣的两卫,能不能抗住。
被包围的李勣两卫在这个时候,从区域而言,就等于一支没有孤军。
抗住了,朱邪克勒所部就在了瓮中之鳖。
抗不住,两卫全军尽没,朱邪克勒所部与西面突厥大军会师。
那么,就算李大亮部再剽悍,也只能望洋兴叹。
最坏的结果就是,从此大唐势力将被隔断在玉门关以东,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尽丧突厥手中。
朱邪克勒没有犹豫,迅速下令,全边猛攻李勣两卫,力求务必全歼!
这次朱邪克勒动用的是后军步兵,玉门关隘地形险要,不适合骑兵作战。
步兵反而更有利。
中军的五万骑兵,被朱邪克勒安置在来路上,迎候李大亮的追兵。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