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汉营(第 2/3 页)
刘邦拍手大笑道:“妙,妙,有子房神策,项羽那厮还是逃不脱天罗地网。在运筹帷幄的大略之上,韩信那小子也不能与子房相比。”
张良略微沉吟了下,又接着说道:“这个新的计略虽与此前在淮北聚歼项羽的谋划大同小异,但各种外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大的困难是粮草问题。在阴陵之南甚至江东决战,战线又拉长了六七百里,无论从敖仓运粮还是从齐地运粮,都是路途漫漫。而西楚淮泗之地已是焦土,十室九空,肯定是征不到粮食的。”
刘邦捋着胡子说道:“可以让灌婴与英布学着彭越,去江东掳掠,以增补我大军粮草。另外让英布从九江国调集粮食。”
张良深吸一口气说道:“七八十万大军啊,每日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光靠这两个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需要速战速决。”
看着其余两人都说完了,陈平才开口。他虽与张良同是谋事,但为刘邦提供参谋的方向不同。张良主要是在战略上为刘邦出谋献策。
而他的主攻方向则是用在“琢磨人”上面,说白点就是为刘邦与他人”勾心斗角“进行谋划。
此时,陈平说道:“大王,除了项羽,我们也不能把其他人忘了。收回韩信的兵权,削弱彭越,英布的势力也该提到日程中了。属下认为,无论此战结果如何,只要项羽被逐出中原,哪怕未亡,偏安于江南一隅,大王就可以收回韩信兵权。道理显….“
刘邦笑着打断他的话说:“先生意思我懂,这些寡人心里都已经算计好了。“
……
垓下韩信大营内。
刚接到刘邦通令的韩信呆呆的看着挂在大帐之中的地图。齐军还需向东南进军近四百里路程,才能到达江水边。
不过,此时韩信并没有想关于战事的问题,而是想着帐下谋士蒯通几个月前的一通话。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
这话意思就是让他甩开膀子单干,否则难得善终。以他韩信的智商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智商归智商,决定命运的还有性格一面。他韩信是个没有八成把握不会冒险的人,打仗如此,做人亦如此,否则当年就不会去受胯下之辱。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