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弟子仿?(第 3/3 页)
用水调和,除渣滓,用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水分均匀。
“这便是练泥?”
鲁善工吃惊的看着眼前一幕幕,今天居然能读取紫砂壶记忆?一双手将泥掷放在转盘中心,随手曲伸收放拉,制成坯体的大致摸样。
然后按照印模的外型,对壶内弧浅旋削,将晾至半干的坯覆放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再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
“打坯……印坯……利坯!”
一位五十多岁女匠人全神贯注将加工成型的壶放在木架上晾干,用竹或铁制刀具在已经半干或已干的壶体上修饰线条。
再用普通圆口采用蘸釉,浸入釉盆,当沿口与釉面平齐立即提出。将釉将注入坯内晃动,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然后迅速倒掉过剩的釉浆。
“晒坯……修形……施釉!”
紫砂壶水分越来越少,更加坚实饱满,每道流程都是去伪存真,如璞玉初生,等待最后脱变的刹那。
打开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时间过程约一昼夜。
送入烧窑,烈火焚身,最后杂质灰飞烟灭。窑门打开,阳光照进黑暗,如同涅槃重生。
“这是……弟子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