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步步惊心(第 2/3 页)
想来想去只能去诚和楼找陈长青,毕竟是百年老字号首饰店,碰碰运气。
“这是九龙九凤冠!”
陈长青看着眼前的凤冠,目瞪口呆,半天没有缓过神。听鲁善工简单把过程说完,无比激动,捧着不肯松手。
用放大镜足足研究四十多分钟,只在站的腰疼腿疼,才肯坐下,放下凤冠,喝口茶。
“元明清三代皇宫就是精美工艺品最大需求地。当时的能工巧匠们汇集在官府的金银器作坊中,日复一日地钻研技艺,不计成本,只求精美。”
“当时在京城的大栅栏、花市和东四牌楼,就有一百多家金店银楼,都生产这种花丝镶嵌。达官贵人用来装饰的东西,讲究的就是极尽繁复奢华,要能够彰显身份地位,因此华丽宫廷风格成花丝镶嵌作品一直以来的主要风格。”
“清宫档案记载,花丝镶嵌工匠在上岗前都要经过官府金银作坊的长期培训,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说的就是工匠们的培训过程,而且金银工匠之中还按照技艺分类,清代215种工匠中,掌管金银的就有11种,每种之中各有专精。”
陈长青陷入回忆道:“我十几岁就被送到京城花丝镶嵌厂做起学徒,还记得第一天上班,被分配到师傅手下学镶嵌,师傅给一把锉子、一根铅笔粗细的铜棍,让我在铜棍上锉出圆形、正方形、多边形等图案。”
“这一干就是三月,每天上班就抱着铜棍锉,枯燥不用说,氧化的铜粉还把双手都染成绿色,用稀盐酸洗都洗不掉。”
“三个月后师傅看了看,只有一句话:学焊接吧。一百根牙签样的铜丝,要立着焊到一块巴掌大的铜板上。”
“第一根焊上不难,第二根要紧挨着第一根,既要焊牢,又不能把第一根的焊点熔化掉。就这样过一年多,某天师傅终于开口,让我可以干活。”
“工厂里分工明细,一个工种就干一个工种的活,但我对每个工种都有兴趣,有机会就去看老师傅干活。白天看,晚上自己回家就练,遇到难题再去找老师傅请教。”
陈长青回忆道:“花丝镶嵌中,熔金、拔丝、焊接等环节都要靠火辅助完成,用一个吹筒对着煤油灯吹气,以控制火的大小。如果吹不好,有时会把烟吸到嗓子里,脸成天都被熏得黑乎乎的。”
“其实那时已经有煤气,但老师傅们不懂利用,后来才改用煤气,再后来用管道控制,既解决冒烟问题,火候也更好控制。”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