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94章 因地制宜(第 1/3 页)

    古代汉语中很多词汇,单音词汇的时候指的是两种东西,床它的功能是逐渐由坐具转为了纯粹的卧具,逐渐地,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一开始床也兼有卧具之功能。你比如《说文》中它的解释是“床,安身之坐者“,我们讲过。汉刘熙的《释名》中他说“人所坐卧曰床“,它说得很清楚,坐,卧两个功能都有。

    在古诗文中的很多床指的是胡床,就是交椅,我们上一讲讲到了。那么古诗中也有其他的床指的就是睡觉的,比如《诗经豳风》中《七月》它说“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说得很清楚,这个睡觉的地方,天冷了,蟋蟀钻到床下,在交换,很诗情画意的。我们熟知的《木兰词》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它就说“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它说得这很清楚,我进了我西阁床,我把衣服都换了,然后化完妆再出去,大家都觉得,你怎么变成女的了?它说的这个床就显然是睡觉的了。所以在古代的汉语中,床不是单一地指就是坐具,它兼备了卧具。但它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尤其当椅具出现,当我们真正的高坐出现的时候,床就变成了纯粹的卧具了。

    床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非常简单的,从非常古老的家具演变过来的,叫榻。榻它在古义中是指它近地,榻是指“塌“,它是比较矮,就是平的,我们古代的记载中当然有一些带栏杆的也叫榻,但我们现在比较明确的一个概念就是无栏杆,无围子,一个平面的四足落地的卧具,这就是榻。榻在《释名》中的解释是“长狭而卑曰榻,言其塌然而近地也“。他说的就是,卑是地位低,狭长,地位低,比较近地,这就是榻。

    早期的榻都特别矮,我们今天看到的榻相对来说都比较高,我们先看一下榻的图形,就是这个样子。四足落地,一个平面。特别矮的榻呢,我是见过的。十多年前,山西大部分家具向北京流动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人做这种生意,我们今天在北京的很多市场上都能看到山西家具。当时就出现了这种古榻,非常非常地矮,有案形的,有桌形的,非常矮,四足落地,十几公分高。我当时看了是非常惊讶,我一直没闹清楚这个榻是干什么用的,今天把榻搁在地上睡觉是非常怪异的,后来我慢慢的通过跟农民的接触、聊天,我发现这个榻是搁在炕上的。尤其到了春天和秋天,烧炕的时候有时候会感到非常热的时候榻离开炕上有十几公分,非常舒服。

    我一个朋友很喜欢,买了一个榻,就是这种古榻,回去就睡觉。回来以后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个榻睡着舒服不舒服啊?他说,有点别扭,我说,怎么别扭啊?他说我早上一睁眼跟我们家猫对着脸。说它矮嘛,它只有十几公分离开地,所以他一睁眼跟猫脸对脸,原来没有过的感觉嘛,过去睡床没有这种感觉嘛。

    那么这种矮榻显然是受我们古榻的影响。山西和陕西这些地区交通相对比较闭塞,文化的传导和输出都比较慢,所以它就保留了很多古代的文化的符号和特征。所以山西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中非常有特色,非常有价值的一组家具,就是它的地域性特别明显。

    历史上关于榻有很多故事,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的一句名言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因为我们都知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他心里老是忐忑不安的,所以他对身边的事,尤其经过五代十国以后,五代十国我们都知道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残酷的时期,不停地在换君主,所以他非常担心,他就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好像是一种担心。这个榻呢,显然是睡觉来用的。

    跟榻相关的有一个词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叫“下榻“。下榻这个词我们都听习惯了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就是出差,说您在哪儿下榻呀?国宾更容易说在钓鱼台国宾馆下榻。榻是睡觉的,那下榻,下榻,如果床是睡觉的,就叫“下床“,就不睡觉嘛,它为什么叫“下榻“,不叫“上榻“呢?

    这就有个历史故事,东汉有一个名臣陈蕃,他性情耿直,是一个非常廉政的官,他喜欢结交有气节的人,他专门设专榻。就是他分人嘛,看不上的人,你爱怎么着怎么着了,我看上的人,我就专门有一个榻。他这榻平时是挂在墙上的。一来了重要的客人,就是他喜欢,他看得中的人,他就把这个榻从墙上拿下来,让你睡觉,所以叫“下榻“。如果当时他要挂一床在墙上,那就叫“下床“了。所以“下榻“是这么来的,是非常古的一个词。

    榻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中用得非常少,但在中国的明代、清代的大量的绘画中都能够看到,它是作为小憩,尤其作为室外。我们今天上室外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有了风扇,有了空调以后,我们现在出门纳凉的机会越来越少。古代是大量的人到了夏天都在室外纳凉。我小时候,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时候,夏天都是在院子里睡觉,都是拿一凉席跑马路边上一铺就睡觉了。那时候屋里太热,不是扛不住嘛,再加上那个时候的居住环境都比较小,屋里的温度非常高,那古代也是这样,古代当时大量的人小憩,尤其午休,干什么都是在院子里,所以这个榻,古画当中可以看到都是在庭院当中。

    床的第一种形式是“罗汉床“。“罗汉床“是一个非常俚俗的名字,至今没有学者能够很准确地解释出它的来历。它是这个样子,三面围子。那么“罗汉床“有人认为是从弥勒榻上转化而来的。“弥勒榻“是什么呢?是指一个“须弥座“,佛教中的“须弥座“,是一个平着坐在上面,然后坐上弥勒佛似的,所以叫“弥勒榻“,没有围子,后来加上围子了就叫罗汉床。

    罗汉床的形制比较多,它无论怎么多,它都是三面围子,一面冲前。罗汉床逐渐演变到明清以后,变成了一个待客工具。俩人在床上斜倚着,有点像双人大沙发,倚着聊天,这种现象也是因为中国的起居习惯造成的,就是我说了,睡觉的地方就是待客的地方,你移到床上,他也在床上待客,所以有时候我跟西方人开玩笑,我就说中国人待客的最高礼仪是拉你上床。到现在北方的很多乡间的习惯,你到农村去,农村的老太太不拉你上炕她就觉得不亲热,她觉得等级不够高,就是因为我们的习俗造成的。你要到农村去,尤其它北方的农村有炕,你去了,他要说坐在椅子上,坐一会儿走了,他觉得不够热情,一定要拉你上炕,吃饭干什么都在炕上完成,它显得热情,这就是我们的这种文化几千年来没有彻底地改变掉。

    再看《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坐在那个三面围子的罗汉床上观看歌舞表演。他为什么坐在床上,不坐在椅子上呢?因为床的等级比椅子高。这一点是我们有时候会忽略的。床的等级在待客的时候比椅子高,所以他就用床来待客。

    还有一个典故“东床快婿“,在《晋书·王羲之传》中有记载。它这个记载是说“时太尉郗鉴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这都说得比较诘屈螯牙,就是找个女婿,然后呢,“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就一个人,敞胸露怀地在东厢的床上躺着,这人就成了“东床快婿“。有时候穿着西服,扎着领带未必能当成者女婿,所以有时候随意一点为好。这就是著名的“东床快婿“的典故。

    我们今天很多人去买一个罗汉床搁在家里,搁在家里很多时候都不是为了睡觉,就是为了搁在客厅里好看,来人坐一坐,形式上的特别,偶尔来个客人也可以睡一觉。睡个午觉也可以,躺那儿看个书也可以,所以罗汉床的功能逐渐逐渐就变成了一个小憩,待客的一个概念。西方人也非常喜欢罗汉床,他觉得它的陈设功能特别好。所以在中国的四类床具中罗汉床的经济地位是最高的,在收藏中最贵的床都是罗汉床创下的纪录。

    那么中国人的睡觉呢,到了明代以后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架子床的出现。宋代以前是没有的。我们过去睡觉就是没有架子,简单的说明就是面朝天的。有了架子床以后中国的起居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1979黄金时代 捞尸人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修罗剑神 大国军垦 华娱从男模开始 混沌天帝诀 神州战神 重回1982小渔村 讨逆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那年花开1981 开错外挂怎么办 我不是文豪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重燃青葱时代 文豪1978 男神,你人设崩了! 大医无疆
最多阅读 捞尸人 丹霄万里 理我一下 好运时间 斗爱之冠 蜜桃甜 漂亮朋友 顶级诱捕公式 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 覆水满杯 慢性沉迷 盖世神医 完美无缺 白色口哨 忤逆本能 黑天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穿书拯救悲惨反派 病弱反派饲养指南 强制霸爱:冷情BOSS,请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