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八八章 三种制度的战争(第 4/4 页)

    杨庆说道。

    原本历史上也是先由永历他哥继承桂王爵位,朱由楥死后,永历才接了他哥的爵位,不过两广那边暂时还顾不上,后者也没胆量出击,倒是和他期待的一样,正在到处拉拢那些土司。据说广州朝廷下属军队数量已经扩张到了十万,其中有一半是各地土司拼凑,既然他们这么上道,那就让他们继续吧,把那些土司的青壮都抽干,然后他再动手一巴掌拍死。

    现在先凑合着吧!

    实际上他就连原本驻衡阳的第二军都调了回来,由两个还没完成整编的军去接替,而第二军调回后从巢湖直接北上增援河南,最终使明军在河南的兵力达到两个步兵军和一个骑兵军。

    这也是以后河南的常驻军。

    越来越火器化的明军,对于后勤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兵力再多就很难供应了,这时候为了供应郑州前线作战,沿淮的那些民船就已经全部雇佣了。因为不能确保安全,郑州前线的物资不是走黄河,而是从凤阳向北走涡河和颍河两条线,这两条线最终都能进贾鲁河直达郑州,但因为无法通行大船,再加上逆流,所以运量都不算大。以后就算改由运河和黄河来运输,在还需要给李自成运粮的情况下,也很难运输太多物资给河南。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军工产能也越来越紧张。

    别的不说光火药就够受的。

    一个步兵旅各种火炮,鸟铳,抬枪一轮齐射就是几百斤地消耗,更别说那些开花弹手榴弹了。

    前线打得酣畅淋漓,后方那些工场的工匠全都累成狗啊,这还幸亏大都督府装备部接管军工,然后有之前锦衣卫军械所的试验制定了更科学的管理……

    当然,主要是工匠待遇提高。

    事实上这时候大都督府装备部下属的工场全部军事化,那些工匠全部或者军籍或者民兵籍,军籍的可以向上升迁成为将领,那些高级工匠甚至享受高级将领的待遇,给杨庆制造燧发枪弹簧的工匠享受指挥使待遇。正是依靠这一点,大明军工产能和质量才能勉强供应前线,但即便如此,无论火药的材料还是优质铁矿石甚至就连冶铁的木炭,造炮的铜锡,这些统统都紧张,杨庆甚至已经开始在堆硝造硝石,而冶铁也不得不开始使用焦炭。

    值得欣慰的是,之前他在锦衣卫军械所制造的水力机械也大量使用。

    甚至包括一台水力镗床。

    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是一台对炮管内部进行简单处理的简陋机器,欧洲最早的类似东西,是在十五世纪就出现的,杨庆和宋应星一起设计的稍好一些,但也只是勉强能对青铜进行加工而已。

    总之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钱的问题解决了,大明工业规模问题,又成了他必须面对的,这还幸亏只是几万人的作战,要是真得三十万明军齐上,他连弹药都根本供应不上。所以对他来说,在北方前线维持总计五个军不足十万兵力,这就是他能承受的极限,而且这五个军还不能同时面对大规模战争。真要是东线两个军也像第一军这样打,那么连这十万人的弹药他都供不上,这还不是说目前而是以后计划中对峙期的。就目前他的产能和运输能力最多也就保证一个军,多尔衮要是有能力同样来个十万大军反攻东平,那他还真就保证不了,真得得让部分士兵重新拿起冷兵器。

    如果南方再同时向北进攻,那他就真得悲剧了。

    所以撂句狠话就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清要完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活埋大清朝 晋末长剑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红楼琏二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