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绞索(第 2/4 页)
大明目前的制度是内阁以会议决定国家事务,然后会议结果交监国做最终裁决,如果会议中商议好了的不用说,商议不出结果的,那就是监国做决定。这一点和过去倒过来,过去是各地奏折先到皇帝手中,皇帝转给内阁研究对策,内阁把研究出的结果给司礼监呈报皇帝,皇帝批准后交六科下发。而这种次序的颠倒,代表着内阁由皇帝的秘书机构,变成了真正的国家决策机构,皇帝或者现在的监国变成了裁判,类似于明治期间的倭国。
而皇帝或者监国的裁判结果,仍旧由司礼监拟成圣旨,再交给六科校对下发。
当然,理论上是校对。
但实际上后期都变成了审核。
六科的给事中们才不会管圣旨文理是不是通顺呢!他们认为不合理的内容就不盖章,他们不盖章这份圣旨就不合规矩,圣旨不合规矩那么各部尚书就有权不理。
这就是六科的特殊权力。
那么四民大会的监督该在哪一个环节监督呢?
杨庆的计划是撤销六科。
内阁的会议已经是各部尚书都参与的了,无论他们同意不同意,按照规矩交监国裁决,这已经是他们同意接受监国裁决。那么六科这个机构的审核纯属浪费,完全没有必要再经过这个环节,所以干脆把六科撤销,然后圣旨直接送六部。但涉及财政,内阁成员任免,法律制定,对外战争等等一些重大事项的,必须先由四民大会的常设委员会进行讨论,如果四民大会常设委员会不同意,那么就有权封还。
这些特定的事务,皇帝或者监国不能绕过四民大会。
其他的就不管了。
这个监督权就很霸道了,这就意味着在这些重大事项上,皇帝也必须得听四民大会的。这事实上已经超出四民大会设立的目的,理论上四民大会只是监国召集,向监国转达民意并监督朝廷施政的机构。
但现在这实际上是在压制皇权。
当然,对于那些文官们来说,一看就知道,这是杨庆给龙兴天子准备好的套索,四民大会都听他的,龙兴天子想换阁臣,只需要四民大会不同意就行,这样内阁军方那些阁臣一个都不能动了。同样龙兴天子回来,也没有动用户部和内库资金的权力,后者本身就在张嫣手中,连帝国银行的账户都是张嫣的名字,而户部的银子花多少得四民大会同意。各地驻军将领的任免,在之前已经交给了大都督府组织部,除非龙兴天子换组织部总长黎玉田,否则他连军队的将领都换不了,而换大都督府组织部总长还是得四民大会同意。
至于他拉拢黎玉田……
别逗了,这个混蛋是杨庆手下最核心的党羽,谁都知道他其实是杨庆的狗头军师,相当于李自成身边的牛金星宋献策,估计就连这套架空皇帝的布局都是他参与策划的。
这是不给龙兴天子任何机会。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