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忠勇侯太伟大了(第 2/4 页)
他们就这样站在甲板上,战战兢兢地穿过了夹行的舰队,伴着迎客的隆隆炮声驶入了下关码头。
不过码头上却没什么人。
除了礼部尚书顾锡畴和必要的欢迎仪仗,不多的锦衣卫和原本就驻守下关码头的明军,看热闹的老百姓几乎没有,整个下关码头一片冷清。
这就很诡异了。
好歹这也是朝鲜国王世子进贡谢恩并献俘,大明百姓不说人山人海至少也得有个万把看热闹的啊!
“顾尚书,南京如此萧条吗?”
郑成功疑惑地问。
“郑将军说笑了,南京繁华自然优胜往昔,只不过今日有些特殊,人们都去看决斗了。”
顾锡畴尴尬地说。
“决斗?”
郑成功和李淏同时愕然道。
好吧,这一天也是决斗的日子。
半个时辰后。
郑成功和李淏就已经可以站在人群后面,看着城墙上这场引得南京及其周围府县超过五十万人围观的决斗了。
的确得超过五十万人。
整个聚宝门外完全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实际上最远的估计连城墙都只是勉强看见,围观是不可能,最多知道结果及时些。为了避免发生踩踏事故,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出动了超过一万人来维持现场秩序。就连隔着很远的雨花台都站满了人,至于大报恩寺塔则被锦衣卫团团包围,因为太后,太妃,监国还有一大帮女人就在那上面看决斗。
话说杨庆给汤若望留了十五天。
但这十五天其实是他的应天日报搞宣传的时间。
因为这时候他的通讯塔最远都建到了松江,凤阳,徽州,九江这四个点,这份报纸通过通信塔的传递也在这个范围內所有府城和州城都设立分社。基本上南京总社的报纸在早晨开始发售后,当天下午到第二天早晨这些地方的分社就会排版印刷出同样的报纸发售。
为此甚至连铅活字印刷都被杨庆搞了出来。
实际上明朝早就用金属活字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