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章 半部论语不知道(第 2/4 页)

    目前看来,效果还行。至少《孟子·公孙丑》,他已背得七七八八,说不定有一天也会沉醉于这些经典,从而感动到儒门在天英灵们帮他一把,让他从目前的闻道境界,一举突破到明德境界。

    关于修行真谛,宋青说:“世上本是人敬神,修行则是神敬人。”

    通俗来说,就是所有活人辞世的时候,都会留下一丝念力,浊则沉于地底七分,清则浮于头顶三尺。前者称鬼,邪月临世就会出来害人;后者称灵,是修行者凝聚自身灵力的源泉。

    最早,修行者们常常要走遍神州,到处收灵为己用,所以修行修行,本是修与行,修修复行行,缺一不可。

    但这种修行方式的弊端非常明显——并不是所有的灵都愿意供你驱策,成为修行者的灵力;更不用说舍弃残魂,滋养修行者的命灵(本命灵力)了。这种被称作随缘修行的方式,效果相当有限,很像是在漫无目的地四处瞎转悠。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钦佩诸子百家了。

    他们创造了一种极为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不同的思想将人区分开来,儒人死后化作儒灵,道人死后化为道灵……一一对应,增加匹配成功率。所以,修行就是孤意求专,以便获得同门仙逝的英灵认可,进而献身于你。

    虚无缥缈的英灵,某种意义上就是神,让神来主动投你,故而叫做神敬人。

    再说儒门的修行境界。

    所谓“闻道”初境,就是绝大多数念孔孟之书的人都可以达到的境界。只要到了这个境界,死后就是儒灵了。

    所以孔圣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是说闻过道就可以去死了,而是要反过来理解,是一句劝说辞,劝你:“没读过圣贤书之前,可千万别死啊。”因为那样死了就不能为后世儒门修行者添砖加瓦了嘛!

    至于儒门第二境界,“明德”之境,是说念书念到了“明德”的程度,相当于是走心了,比“闻道”显然要难,这种人死了,所化的英灵也比较挑剔一点,对一般的书生看不上了,会倾向于对同样走心的读书人投怀送抱。

    依次类推,闻道之上是明德,明德之上是养气,再是无罔、从心所欲、仁者无敌、内圣外王……至于有没有更高的,宋青也不知道。

    另外,“闻道”境界的儒人一般叫书生;到了“明德”境界的儒人则借用了闻道有先后的古训,被称作先生……

    步安发现自己穿了个越,居然连“先生”这个称呼都被剥夺了,后面的那些直接就没再听。

    除了被宋青灌输了一大通修行理论,步安还弄清楚了自己现在到底是谁。

    他住到流云台客舍的第二天晚上,就有个名叫唐文毅的同乡来找他。那人看上去瘦瘦高高,穿着举止像个酸腐秀才。

    唐文毅来的时候天还没有全黑,鹌鹑蛋大小的邪月就已经挂在头顶,月光给流云台笼上了一层红纱,步安早早点起了油灯,躲在屋里背书。

    见面的情景有些尴尬,步安当然不认识对方,唐文毅跟他也算不上太熟,只有过数面之缘。

    步安在这个世界上的名字真叫步安,十六岁,嘉兴府华亭县青龙镇人,父母也是早亡,其父病故前,将田地宅院等家产,连同尚且年幼的步安一起托付给了自己的嫡亲兄长步鸿轩。

    那时候,步鸿轩是华亭知县,唐文毅的父亲则是他属下的县丞。两人此后的官运天差地别,现在已是从四品的嘉兴知府,后者却因为受不了继任知县的排挤,辞官做了个闲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鸣龙 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这个体质便宜卖 超品渔夫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荒古武神 灰烬领主 普罗之主 万古第一神 道爷要飞升 太古神尊 猎妖高校 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重生之都市仙尊 大道之上 九星霸体诀 皇修 武道丹帝 吞噬古帝
最多阅读 夜无疆 我的好女婿 万相之王 魔王 神农道君 甜牙齿 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皇修 凌天剑帝 念念 万世之名 最强升级系统 龙渊剑神 九星神龙诀 九龙归一诀 仙府种田 从军行 斗罗大陆之开局奴役比比东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紫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