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暂不征召(第 1/4 页)
当天晚上与第二天早上有关第18轮德乙联赛的报道中,卢文斌都成了各家媒体最重点的报道对象。
一个17岁的年轻球员,第一次首发出场就在德乙联赛中上演了进球帽子戏法加助攻梅开二度,绝对惊`艳。
而且,大多数德国媒体也把卢文斌屡次挑衅球迷的动作定性为卢文斌对极端球迷的回应,或者有个性、够霸气等等。
只有少数几家亲韦恩队,或者反华的媒体,对卢文斌挑衅球迷的动作进行了大肆批评,认为卢文斌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挑衅球迷是没有职业道德、品格不佳的表现等等。
不幸的是,就这少数几家德国媒体的批评,也被一家喜欢标新立异、批判社会的中国媒体转载到了国内,并成为批判卢文斌的证据和“欧洲媒体权威引用”。
在第二天中国媒体对卢文斌的一片赞歌并建议u23国奥队招卢文斌入队的呼声中,这家特立独行的媒体对卢文斌进行了一番批判。
他们宣称,卢文斌在昨天的德乙比赛中屡次挑衅德国球迷的行为受到了德国媒体“普遍的谴责”,丢人丢到了国外,并引用了那几家批评卢文斌的德国媒体的原话或截图。
他们认为,这样的球员,是不适合进入国奥队,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的。
万一卢文斌在奥运赛场上出什么幺蛾子,挑衅前来比赛或观赛的外国友人,那不是在全世界面前丢国家的脸吗?
实际上,他们才不关心国奥队的成绩和丢不丢脸呢!
他们只是为了显示自己和其他媒体的不同,标新立异的为了吸引眼球和关注度而已,就像他们平时就喜欢批判国内这样不行那样不对一样。
国内从来不缺乏特立独行的媒体,同时也不缺乏总觉得外国月亮比国内圆的读者,因此才有这样的市场基础。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天中国足协恰好有一个内部会议,大家就讨论起了关于招不招卢文斌加入u23国奥队踢北京奥运会的事情。
但是,奥运会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体育赛事,这届更是在家门口,是每个运动员、每个省都在全力争夺的。
每个奥运名额,背后都牵涉着非常大的利害关系,不仅涉及运动员本人和他的经纪人,还有俱乐部、籍贯所在的省等等,足球也不会例外。
哪怕是替补,只要能参加奥运会,在地位、名气、身价上就大不相同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