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零五章 第七感(第 2/3 页)

    包罗万象修炼成被动的第七感,便不会触发被观察者感觉,镇魔塔的秘密便昭然若揭,在塔内有一块石碑,上刻着道祖留下镇魔塔的来历,万剑巨阵阵势作用于镇魔塔,镇魔塔内封印万柄兵刃的器灵,借助上万神兵的威势,镇魔塔封印着火山,而那火山口就是魔界进入神州大陆的入口,万年前,神界大败魔界,将魔界赶出四洲大陆,困于北俱芦洲之北的苦寒之地,魔界颓败之际,在各个大陆留下秘境,以图他日重返,当时释道神的大能将四洲各处秘境封印。这火山就道家镇魔塔封印的秘境之一,已近万年之久!

    而各州究竟再有那些秘境,这石碑却并无赘述。少年不由得心生感慨,对上古的那些大能心生崇敬。

    十日后,少年发了平安信息后,离开了那个溶洞,身披隐形斗篷,从容穿过虎啸岭,运用视若无物神通和隐形斗篷相结合,躲开了岱宗门或明或暗的监视,没有敢御剑,展开身形翻山跃涧穿过横梁山脉。

    ——————

    少年初踏上敌对国家的土地数日,发觉大梁国与大陈国还是有着不少的差异,人口的密度就比大陈国少上三分之一,有大片荒芜的土地,路过的城镇,看不到什么道观寺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天师道在大梁国的大行其道,虽然在大陈国也能看到是天师道,只是零零星星,一个郡都难保有一座天师教的堂舍,比起道观规模小的很,就像村中的祠堂,香火寥寥,信众很少。而在大梁国,天师道几乎如土地庙那么多,村镇最好的建筑就是天师道的殿堂,一般三四层高,外表精美甚至华丽,信众更是络绎不绝。

    天师道属于道教,却与道教不同,道教供奉三清,而天师道供奉的是张天师,大梁国国君一直尊天师道的太平真君寇谦为国师,已立十数代皇帝,直到当今大梁皇帝萧泽,作为道教分支。寇谦与岱宗门与崂山掌教相交甚密,大梁国一部分皇子去岱宗门修行,一部分去崂山仙门修行,而大梁国都青州有天下最大的天师道大殿,仅次于皇宫规模,大梁国官员几乎都是出自于天师殿。因此大梁国皇帝帝位多象征性,行政决策全赖天师殿,官员见皇帝不怎么怕,反而惧怕天师殿更甚。

    在大梁国几乎是独尊天师道,除了神绶外昊天外,千百年来做的就是灭佛、驱儒和限道。

    三日后,在去往泰山的驿路上,有一位身形单薄的青衣少年正在赶路,看少年衣着不俗,似乎也是一位修仙者,只是境界太低,像是刚踏入炼气境初期的修为,已是三伏天,正是一年中最热时候,傍近中午的时候,哪怕驿路上有大树遮阳,整个大地早已被烘烤透了,如蒸笼一般,行人寥寥。

    少年的步伐并不快,他要沿着师祖的周游步伐踏上泰山,体会当时师祖登顶情怀,泰山位于神州大陆东方,五行东方属木,木主生,所以泰山主生死交代,后来又扩大为帝王朝代嬗递的”禅代”之意。历代帝王在改朝换代,并致太平以后,都要封禅泰山,以示受命于天,四海率从,当年师祖率七子泰山,登高远望时,不禁感慨系之,遂作《邱陵歌》以抒怀:

    登彼邱陵,峛崺其阪。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顾,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陟之无缘。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阵问长生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过河卒 彼岸之主 五仙门 魔门败类 玄鉴仙族 叩问仙道 仙人消失之后 剑啸灵霄 志怪书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修仙琐录 神话之后 武圣! 盖世双谐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山河志异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你们修仙,我种田
最多阅读 剑来 九阴九阳 为龙之道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中州录 彼岸之主 最强兵王混花都 仙逆 青衿问道 遮天 神话之后 逆仙 玄鉴仙族 大夏文圣 不朽凡人 武圣! 过河卒 原来我是道祖 志怪书 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