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一疏扬名(上)(第 2/3 页)
三日前,就有人给他传了信来,告诉他几女抵达北通州一带的具体日期,所以他才在昨日跟自己的顶头上司纪郎中告了假,一早就出城相迎了。他只是没想到,如今自己在朝野间居然已经有了偌大的名声,不穿官服地在外走动,居然也被人一眼就看破了身份。
究其原因,还在于最近6缜的名头确实挺响,引得朝野瞩目。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一个月前在朝会上的表现,以及使得一名二品高官就这么辞官离去了,而是因为十来天前,他通过通政司送入宫去的一份关于边事见解的奏疏!
既然身在兵部,朝廷又有要求让他们进言,拿出本官职的看法来,6缜在从于谦那儿得到消息回去后,便立刻动手写了起来。
其实早在这几年南下北上的经历间,6缜心里便已有了一些想法,希望能让如今的大明朝廷,满朝君臣明白这盛世之下所隐藏的种种问题。只是苦于没有适当的机会,才不曾真个付诸行动。而这一回,既然朝廷有此要求,6缜就不客气了,当即花了五六天时间,写了一份足有万言的奏书——《臣6缜奏言天下边事疏》!只这一份奏疏的名目,就足以让许多人为之侧目了,真是好大的口气。
一般来说,当臣子的即便有什么要上奏的,也说得有些低调,同时尽量往详细了取名目,从而好让天子一看之下便对自己的见解有所了解。可他倒好,却是反其道而行,在常人看来完全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表现。
你一个不过二十多岁,才在地方上出任几年的小官儿,居然就敢言天下边事了?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所以当这份奏疏送入通政司后,就迅传出,被不少都没看过其中内容之人视作了笑谈,都说6缜这是不自量力,或是因为偶立小功便得意忘形了。
倒是天子,在看过这份奏疏后,却陷入了深思。因为6缜确实没有说大话,在这一份煌煌万言的奏疏中,对北边、东南以及西南三处边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与未来的判断,同时还附带了解决那些问题的方法。
这种奏疏看得天子确实是耳目一新,虽然朝中也不乏有见识有才干的臣子,但大家总是习惯了在奏疏里加入许多虚词套话,而实质内容却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可6缜的这一份奏疏,却几乎全是干货,而且有许多更是前人之未想。
比如关于西南时有叛乱的局面,6缜就提出这是太祖时就犯下的错误。那时为了安抚地方和外族而设的羁縻州县,只会让那里的苗壮等族一直和朝廷有所疏离,从而百年来叛乱不休。
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关键不在出兵平乱,却在文政和德治。该派出一批饱学之士,以仁政安抚那里的人心。同时广开官学,尽量地将那里的各族人等都吸纳进学校之中,用儒学中的忠孝仁义等理念来改变他们落后野蛮的生存状况。
虽然这么做是旷日持久的事情,但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扭转如今西南的乱象。
其实6缜这一策略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在几十年后,一代心学宗师王守仁就是靠的这一兴学之道,外加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才能将贵州龙场那一带的化外野民都给征服,让他们重归王化。
既然王阳明能够用此招征服贵州的外族,那6缜相信今日的朝廷也能用同样的手段解决西南的问题。只要那里的人接受了汉人的文化,尤其是接受了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等等理念,那如去年般的叛乱可能就会彻底消除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