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 熟人新事(第 2/4 页)
扯皮扯了几天的功夫,昨天下午队上总算是拿出一个妥当的章程把田给分了。
老李家是李洋抓的阄,抽到的地方不算好也不算换,因为他嫂子曹芳的口子迁出去侄女青青出生的缘故,一进一出等于是人口没有变化,手里拿到的田亩还跟之前一样。
今天去乡里,是刘金兰催着他老子去买几袋肥料回来,马上6月份,地里还要上一道肥,买回来备着也不妨事,等到双抢的时候肥料肯定会涨价。
原本李洋想着这离七八月份还有不少时间,等到那时候再买也来得及,偏偏刘金兰念着只好陪着他老子一起去一趟。
买好肥料李向阳还要去电信局那边交这个月的电话费,李洋只好推着板车去油坊徐超家那边坐一会儿。
今年天气比往年要暖和不少,5月初的时候不少地里的油菜已经熟透了,油坊一年下来就算5到7月份忙一点。
李坪乡这边就徐友来家开的这一间油坊,徐友来跟杨爱玲夫妻俩成天忙着收菜籽,后面仓库里忙得不可开交,见李洋来了也没时间招呼他。
“婶,你去忙吧,我坐会儿就走,今年生意还不错吧?”
“就是混口饭吃,不比你们在城里做事情挣得多!”
事实上,
如果李洋记得不差的话,徐超家的这个油坊应该也开不了几年工夫,倒不是因为生意太差,南方种油菜的地其实并不少,如果踏踏实实干几年的话应该能攒下来不少钱。
但是徐超他老子徐友来这个人性子多少有些浮夸,加上心气又高,随着过两年去外面打工的人一个个的不是开着小车回来,就是浑身上下焕然一新,眼里看着有些发红。
做起生意来心里也没点逼数,给人家掌秤缺斤少两什么的也是家常便饭,到了后面两年,油库里的油也慢慢都换成了从外面进的陈年货,新鲜的都拉出去卖了差价。
慢慢地口碑自然就下来了,一直到乡里开了第二家油坊,生意才急转直下,没撑多久就把油坊关掉了。
说起来也是令人唏嘘不已,要李洋来看,如果徐友来真能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其实油坊也未尝不是个挣钱的行当。
毕竟新世纪越发展到后面,这种纯天然的菜籽榨出来的菜油市场上也越来越稀罕。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