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62章 一夜鱼龙舞(第 4/4 页)

    陈子昂尴尬,大伯不愧是中学时组过乐队的存在。

    大姑是五兄弟姐妹里的老大,四十六七岁了,比年纪最小的妹妹关馨馨大一轮还有余。

    “因为你的那首《黄鹤楼》,我特意再去江城登黄鹤楼。”大姑很和蔼可亲,跟陈子昂像是平辈论交,没太多长辈姿态。

    “大姑一定时常想念千年前的黄鹤楼吧。”陈子昂谦逊道,跟文艺女聊天,就得文艺点。

    大姑好奇问道:“你还能写关于楼的诗词不?《黄鹤楼》这首诗放在诗歌发达宛若灿烂星河的唐代,也是千古一绝,一颗最亮的星之一。”

    “可以的吧,今年春夏我会随我的一个剧组录制节目,到时候真正见识到那座我没见过的楼阁,应该可以出来。”陈子昂说道。

    “那太好了!”大姑很高兴,拉着陈子昂唠。

    老爷子和老太太想多跟陈子昂聊聊都不行,大女儿碰到同道中人了。

    等一大家子吃晚饭,天早就黑了。

    几辆车把一大家人拉去老幽州街看灯会。

    元宵灯会热闹非凡,几拨人分开逛灯会。

    大姑跟陈子昂有很多共同语言,拉着他聊诗歌,聊历史文人景观。

    陈子昂有点后悔瞎掰了。

    很多历史都是他照搬前世说的,但对大姑来说,就像是秘辛,或者说是需要研究很深才能知道或推测出来的。

    “子昂,我妈很钦佩你的才华,择日不如撞日,满足下她的心愿,来一首呗,就以元宵节为命名,怎么样?等春夏太久了。”正逛着灯会,大姑的小儿子杜少陵在一旁说道。

    杜少陵对明星不感冒,尤其看到陈子昂一整晚跟他妈妈那么能说,觉得陈子昂肯定很会花言巧语,才追到关彤彤的。

    虽然陈子昂的能力有目共睹,真材实料是有,但杜少陵觉得肯定是夸大了。

    大姑眼前一亮,她是很文青,但也不好强求陈子昂落笔。

    儿子这么一说,她并不阻止,相反,觉得很合她的意。

    “走这么一遭,正好来了点灵感。”陈子昂看了看四周,笑道:“有笔墨吗?”

    一旁的关馨馨对杜少陵说道:“去跟那边的摊子说下,借用笔墨。”

    杜少陵看着那边卖字画的摊子,脸色发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他怕过去被人家拒绝,人家做生意呢。

    不过他也不得不领命过去。

    陈子昂等人跟在后面。

    走的时候,陈子昂扭头,发现关彤彤和关丹丹都不在。

    这两姐妹不知道跑哪儿逛去了。

    陈子昂也不担心,老爷子和老太太都来逛,这里的安保比平时加强不知道多少倍。

    除了贴身的保镖,还有很多隐形的安保。

    卖字卖画的摊主很好说话,在杜少陵说借用笔墨后,很爽快答应。

    陈子昂提着毛笔,正想下手,关馨馨接过去:“我来吧。”

    在寻常人眼里,陈子昂的毛笔字是还行,但在大姑,在关馨馨这类人面前,显然是不够看的。

    关馨馨不想陈子昂丢人。

    众人一个个看着陈子昂。

    陈子昂则看着满大街挂着灯笼和彩灯的绿化树,然后念道:“青玉案·元夕。”

    这一念,不止杜少陵等晚辈一头雾水,连大姑也有些不解。

    青玉案,是什么词牌名?

    在他们的印象中,不存在的啊。

    关馨馨虽然也疑惑,但手下没停顿。

    很快,陈子昂第一句词出来,让大姑和关馨馨觉得宛若石破天惊。

    “东风夜放花千树。”

    大姑眼中震惊,看着灯街,当真如东风吹开了千树的繁花。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大姑看着入目的一切,灯会现场,还有天空中的圆月……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好有古诗韵味,结合现代气息,车如流水马如龙。

    杜少陵即便不是十足的文艺青年,但也能领略到这首词的风采。

    念到这,陈子昂拿出手机,朝一个方向拍摄,然后大喊:“彤彤,彤彤,这里!”

    关彤彤正在远处看灯,陈子昂的喊声很大,她循声望过来。

    陈子昂收回手机,在大姑等人的目瞪口呆中念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关馨馨手一抖,激动得差点不能落笔。

    最后这一句,太唯美了。

    结合刚才陈子昂和关彤彤的情景,简直能美翻任何文艺女青年。

    大姑眼睛发光,当真美哭了。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是一个人在大街上寻找意中人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

    前世,对辛弃疾这首词,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姑是文人,觉得这种境界可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在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可以称作是豪杰。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等到排比完后,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谁把谁当真 上瘾 专属深爱 温柔予你 仵作惊华 他喜欢你很久了 偏执狂 温香艳玉 夜行歌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 最后一只瓢虫 偷香 刺青 丞相不敢当 娇瘾 宠她 魔种降临 不循(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