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开招标(第 1/3 页)

    苏州府要在太湖修建一个大型军事基地的消息一经发布,便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苏州府。

    如此大规模的基建工程,通常是由府衙来承建,方原却独辟蹊径,要仿效朱元璋修建南京城的前车之鉴,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交给民间富商承建。

    这种工程涉及的金额是数百万两银子,实在是一块人人觊觎的大肥肉,各路富商是竞相奔走,相告。

    方原规定递交招标文书的时间是两个月,这才过了一个月,递到方原桌子上的招标文书,就有十三份,有来自扬州府、常州府、松江府,甚至是淮安府,还有浙江的富商也全都参与了进来。

    唯独没有苏州府本地的席家、沈家等洞庭商帮的富商,看来他们仍是还有抵触情绪。

    方原逐一审阅着这些富商交上来的招标文书,承建金额最高的是220万两银子,承建金额最低的是150万两银子,大部分金额是在160-180万两银子之间。

    方原通过简单的一对比,就知道这次承建的费用绝不会超过180万两银子,苏州府府衙官员就是在从中忽悠,想吞了方原至少20万两银子。幸亏采用的是公开招标的方式,否则必然会被那群府衙官员玩得团团转。

    方原甄选承建对象,除了看金额之外,还要求这些投标的富商写明过往经历,还有承建大型基建项目的经验,以及富商产业的经营情况,来判断承建能力。

    在南京四府境内没有产业的富商,也不在方原的考虑范围内,因为出了责任事故,根本无法追究相关责任。

    通过第一轮的初步筛选,方原只留下了三份投标标书,扬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各留下了一份投标书,并通知这三家富商等候官府的消息。

    在这两个月间,化纤丝绸的面世,在苏州府,甚至整个南京都形成了不小的震动。这种价廉物美的新品丝绸立刻走出了苏州府,热销了整个南京地区。

    据小苑的账目统计,总共投入市场的化纤丝绸已有三万匹之多,方原的账上至少净赚了三、四万两银子。而徐华,还有苏州府其他的丝绸商,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对方原是感恩戴德。

    唯一被坑惨的,就是翁家的丝绸大作坊。

    方原投入的这批丝绸已沉重的打击了翁家丝绸的销量,不仅海外销售的份额被方原全给抢了,苏州府本地的销路也被徐华联合几家丝绸商抢了八九成,唯一运去北方销售的丝绸,也被被梁山流寇劫掠了两次。更可气的是,梁山流寇竟然只劫掠翁家的商船,其他的商船一律放过。

    短短两个月,翁家被抢的丝绸就有一万匹,而库房里里囤积了至少两万匹滞销的丝绸。

    直接经济损失已有十万两以上,间接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翁**本不知方原的丝绸来路,根据探查消息回报,也不见有任何商船运送丝绸到苏州府。以翁阳的估计,方原出售的这批丝绸就是初次来苏州府随船带来的,能投入苏州府市场的总量也是有限的。只要撑过了这段难熬的时间,等市场彻底消化了方原的丝绸,便会迎来转机的希望。

    翁家纵然是亏本经营,仍是咬着牙维持这一千张织机的正常运行,指望这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日。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骗了康熙 我在现代留过学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清要完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嬉游花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世子妃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秘密部队之龙焱 木叶之风暴之主 三国之暴君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