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商战(第 1/3 页)

    方原同意在商战解决翁家,第二个目标,还是因为银子。

    军事基地一修,接下来就是要大规模募兵,练兵,兴建水师,银子会像流水一样花出去。

    田赋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单在田赋上想法子捞银子,在小农经济的社会,终究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穿越前的政府敢取消农业税,就是因为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收到足够多的税收来维持国家运转,所以有底气对农民让利。

    明朝末年,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具备了蓬勃发展的条件。方原的打算就是开始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军,通过扶持官商,垄断苏州府一到两个行业的经营,赚取利润来充实腰包。

    而方原首先采取的法子,就是定点打击翁家,将翁家经营的行业利润收入腰包。

    在商战上战胜翁家,在席、沈二家看来绝不可能,那是他们都低估了方原,更是低估了万能淘宝这个利器。

    方原花了三日时间,令苏州府衙,还有锦衣卫找来关于常熟翁家产业的所有详细情报。

    常熟翁家的主营产业,就是丝绸纺织业,还有瓷器业。

    丝绸纺织业,苏州府是全国丝绸纺织业的中心,苏州府从事纺织业的专业雇工就有五千人以上。

    明朝曾在南京、苏州、杭州建立了三大织造局,司礼监也有专门的织造监进行丝绸、布料的管理。

    但因崇祯停废了三大织造局,官营织造局的退出,就留给了私营织造作坊巨大的获利空间。

    翁家就是苏州城最大的机户,在苏州城的大作坊,织布机有一千张,雇工三千人以上,苏州府卖到全国,甚至出口海外的丝绸,至少一半以上是出自翁家作坊。

    明律虽有严令,一个机户的织机数量不得超过一百张,但翁家以拆分给二十个翁氏子弟,成立二十个机户的方式,经营着这个拥有一千张织机的大作坊,官府收了翁家不少黑钱,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

    瓷器业,明朝的瓷器业中心是在江西景德镇,但要经过苏州府的港口贩往海外,就必须经由太仓州舶司出具的海引,否则就算是走私物品。

    至崇祯末年,朝廷设立的太仓市舶司早已萎缩荒废,瓷器出口海外的中介就由沿海商人所把持。在苏州府把持这个出口中介的,就是翁家。

    翁家在瓷器出口中介上的利润,每年至少也有八、九万两银子。有了海引中介在手的翁家也不完全满足于充当中介的角色,经常也会从景德镇官窑买来瓷器,再自个儿销往海外谋利。

    方原理清了翁家经商的来龙去脉,又花了三日的时间,制定出了打垮翁家的计划方案。

    首先是丝绸纺织业,按明朝的物价,远销海外的上等丝绸是15-20两银子/匹,而在明朝境内自销的丝绸则是6-8两银子/匹。明朝的一匹上等绸缎大约是四丈长,宽三尺,也就是长12米左右,宽1米左右,重量是1.5斤。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不是吧君子也防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骗了康熙 我在现代留过学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清要完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嬉游花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世子妃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秘密部队之龙焱 木叶之风暴之主 三国之暴君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