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零八章 原住民大会(第 1/2 页)

    和一百多个族的原住民开大会,最头疼的还不是他们的开会纪律,而是彼此间语言的不通。

    在台湾,所有部族加一起,至少有三十种语言,要令这些都能听懂方原想准确表达的意思,就是件很麻烦的事儿。

    但所幸这三十种语言,可以分为两大语系,分别是泰雅语系,排湾语系。同一语系下,若是说的纯正的泰雅语、排湾语,语再慢一些的话,大部分的部族也能听懂了。至于少部分还是听不懂的,就只能单独再开小灶。

    因为语言沟通的问题,方原特地找来了五、六个精通泰雅语、排湾语的本地汉人,尼德兰人作为今次大会的翻译,站在方原的身后。

    因为这些原住民基本处于半开化的状态,太深奥,太拗口的话,方原也就不多说了,连客套的开场白也全免了,直接进入正题。

    方原选择了先糖再提要求的策略,以免这些一根肠子的原住民一起哄全跑了。

    方原这一个月来已做了充足的功课,主要的优惠政策有三条,条条都是有针对性的。

    第一项是针对台湾中央山脉以西,以泰雅族为主的四五十个靠海吃海,靠对外贸易过日子的部族。主要措施就是免商税、提高台湾土特产硫磺、兽皮的收购价,降低卖来台湾岛各类商品的价格。之前台湾对外的贸易,基本都控制在尼德兰、西班牙人手中。

    尼德兰、西班牙在台湾贸易的目的是从台湾的贸易里获取巨额利润,所以对收购台湾的土特产是卖力的压价,而卖到台湾的日用品,是大肆的太高价钱,从中赚取大额的差价。

    方原收归台湾的目的,将台湾打造成南洋舰队的海军基地,作为出征南洋的跳板。所以商业方面的考虑倒也不是最重要的,台湾的稳定,各部社的服从,对军事基地各种劳力,资源的稳定供应,是最先考虑的因素。他可以放弃贸易的巨额利润,全部让利给那些原住民,只要收回商品、运输成本,腾出商人必要的利润,维持海军基地的日用品用度就行。少赚钱,甚至不赚钱都无所谓。

    他这个政策一宣布,就直接将原先的买**率降低了一倍。纵然是郑氏来统治,也是要榨取台湾大量的资源,对外贸易赚取大量利润来招募、养护军队,绝不可能比方原免商税,降低物价的政策来得更优惠。

    这种做买卖的利弊,就是原始社会的人也知道,更能分得清谁是来扒皮喝血,谁是真正对他们好。

    方原抛出的第一个互萝卜,泰雅族族长雅吉听了是大声叫好,他部族随行前来的青壮杂乱的挥舞着开山刀,大声的欢呼不止。

    第二项优惠的政策,就是针对居住在屏东平原,以排湾族为主的三、四个部族。

    方原会将尼德兰,郑氏抢去的土地收归官府所有,招募原住民来种植,田赋比照北方的田赋标准,什抽一的税率。由官府提供农具、耕牛,教化这些原住民该怎么农耕种植,逐渐将他们高山狩猎的生活方式,转变成平原农耕的生活方式。

    台湾的气候,农业种植至少可以一年两熟,在尼德兰人统治时期,是采取没粮食就抢的策略,根本没有任何法纪。就是郑森给出的条件,也是比照南直隶的田赋标准,两成以上的田赋。

    郑森倒也不是不知收买人心的重要,但他需要靠台湾的粮食来养十万以上的大军,保持台湾的独立性,所以不能不收取这么高的田赋。

    而方原根本不指望台湾能给玄甲军提供多少粮食,只要上缴的田赋能供养南洋舰队海军基地的用度就行。以他的估计,这个海军基地驻扎水师一万人,6军一万人,连同军中服役的杂役,总共不到三万人。方原养军的压力比郑森要轻了三倍,田赋自然有更大的让利空间。

    这些在屏东平原生存的排湾族等族是心知肚明,两相比较下显然是方原的收税政策对他们更为有利。

    二十来个小部族响起了稀稀拉拉的叫喊声,屏东平原的大族排湾族却是一言不。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活埋大清朝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晋末长剑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儒道之天下霸主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三国之暴君颜良 斗罗:我成了白月光 世子妃 藏在时光深处的你 星海王座 冰川天女传 遮天:从太阳之体开始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