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采访(第 3/4 页)
“就这些?”谢蕾明显不相信他的说辞,她也学过英语,从书本上只能学到哑巴英语,就凭一高的情况,这理由很难让人信服。
陈乔山没有反驳,想了想直接用英语熟稔地念道:
long、years、ago,a、church、stands、near,
by、the、road、an、ancient、cross.
no、marble,no、conventional、phrase;
on、limestone、quarried、near、the、spot
by、his、command、these、words、are、cut:
cast、a、cold、eye
on、life,on、death.
horseman,pass、by!
谢蕾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陈乔山,不禁暗感失策,她的英语以前就很烂,工作好几年,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不过从他吟诵的流畅度来看,英文水平想来是不差的。
陈夕好奇地问道:“二哥,你是在念英文诗吗?怎么感觉怪怪的!”
陈乔山也不奇怪,普通人接触外文诗只能意译,是体会不到诗的美感的,诗歌翻译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技术活,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不信你可以尝试把古诗翻译成英文试试,结果一定很可乐。现实中就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就被西方人翻译成《猴子的故事》《猴子历险记》诸如此类的,倒是没什么大问题,不过韵味却差了不止一个筋斗云的距离。
《水浒传》更操蛋,有个外文译名字叫《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不明真相的人看了,还以为是岛国*****呢,还有些翻译成《住在水边的罪犯》,《沼泽边的逃犯》,《所有男人都是兄弟》,糟糕程度可见一斑。
《水浒传》还有个译名叫《四海之内皆兄弟》,还算是比较靠谱的,颇有点英雄豪杰纵横四海的意思,译者叫赛珍珠,她是个纯正的美国人,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