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最后一次(第 3/4 页)
普通士兵大约八九万,这还是当初刘璋平定汉中的数量。
兵力不扩张,就不会减少农业人口,而各种农业措施下达,高产作物引进,特别是占城稻引进。
今年是占城稻种植第一年,正是因为占城稻没有成熟,旱灾才导致了川军缺粮。
自平定大规模叛乱后,益州粮食几乎全部归零,荆州因为江陵大水,更是归入负数。
虽然土地令,薄税赋,购买江东北方粮食,官府配置耕牛,发明新式农具,各种措施下达,但是这些也只是在慢慢恢复生产,能够那么快解决荆益民生问题,无疑归功于这些政策。
以前几年,有点粮食就用掉一点,西羌之战,南蛮之战,虽然没有撼动荆益农业根基,但是也没有存粮。
可是今年之后,荆益在数年的薄税赋,不征丁的休养生息政策下,已经完全恢复和超过以前的农业生产力。
流民引入,蛮人羌人迁徙,增加了大量农业人口,大大减少了世族的剥削,这些因素加起来,已经足够让荆益产出足够粮食。
再加上双季稻,占城稻,占城稻今年第一年大范围耕种,不但成功弥补了旱灾的损失,还提供了川军大量军粮。
多管齐下之下,只要荆益还是像现在这样,官员清廉勤政,刘璋的牧府不穷奢极欲,刘璋实在想不到荆益还会有缺粮危机,哪怕发生局部灾害,也完全可以应对。
四年以前,黄月英定下四五年的休养生息之期,很遗憾,因为不断发生的变数,荆益仅仅只休养生息了一年。
但是没人料到后面各种措施之下,就算一边战争一边修养,荆益也已经恢复。
今年第一季的收成被旱灾毁了,在夏季开始降水以后,百姓抓紧种植了第二季稻。
等第二季收获,加上占城稻,刘璋可以拿出足够粮食安顿石城的百姓,并维持军队供给,可以预想,今后的年份,荆益的粮食产量只会越来越高。
所以安顿这些百姓,虽然耗费粮食,但是相比于得到的好处,是绝对值得的,于民于己,都是明智抉择。
“主公,刘备不去关中,奔赴西凉,实在有些奇怪,不如主公率大军留在此处,准备攻伐关中,月英带兵追击,必取刘备人头。”
刘璋笑笑道:“刘备,一代枭雄,如今战机天赐,斩杀刘备,本侯要亲自出兵。”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