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交代后事(第 2/3 页)
“按照主公政令,我们没有再增兵,而且为了关中的恢复,月英擅自做主,裁军十万,作为关中建设的主力,现在我军兵力是六十万。
财政赋税方面,因为商业兴盛和银行的大范围投资,依然是钱多粮少,但是占城稻大面积种植,还有南方许多引进的作物,都很耐旱耐涝,将以前许多难以种植的土地利用起来。
加上鼓励耕种的补贴银钱增多,今年秋季大获丰收,囤积了不少余粮,百姓生活也有很大改善。
另外因为匠人房的增多,少主公下令中央增设造器局,七发连弩生产了数百,并且还有后续生产计划,十发连弩计划生产一百架,装在潼关,青泥隘口等险地要害。
单发弩计划生产两千左右,以前因为钱粮吃紧,单发弩很少,现在主公以前在襄阳憧憬的那种战场狙杀,绝对可以成型。
另外复合弓有一万的生产计划,少主公和我都觉得弓骑兵是战场上的利器,如果不是复合弓组装程序太过复杂,又要技术保密,生产太慢,十万弓骑兵对我们也是有百利无一害。
我们接到了主公的命令,派了大量人员前往高昌搜取黒木藤,囤积长安府库,相信只要兀突骨将军回去了,我们的藤甲工坊就可以运作,具体生产多少藤甲,看藤甲工序和造价决定。”
刘璋听了黄月英的话,知道自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不管孙权是不是颓废了,不管曹操扩充了多少军队。
川军有西凉铁骑,有天下第一的川军步兵,主力骑步兵无敌。
还有那么多先进弩箭,还有弓骑兵,藤甲军,这些都足以俯视曹操孙权,只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川军是什么样子而已。
什么吴俊,更只是跳梁小丑。
“月英,你们做得很好。”刘璋点点头:“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组成一支强兵,我希望看到一支驰骋在中原大地的纯大宛马骑兵。”
“大宛马骑兵?”黄月英突然想起了川军西征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莎车克扣了金胖子的大宛马,所以大宛马也算是川军西征的一个目标。
刘璋道:“现在西域基本已经被平定,从楼兰到乌孙,都是我们大汉威慑,只要击败贵霜来军,大宛就是我们囊中之物。
几百年前,因为匈奴在北方强大,先皇孝武皇帝只能从天山以南引进大宛马,大宛马穿越恶劣的气候环境,食料也得不到保障,所有运输五千大宛马,最后只剩下一千。
现在乌孙和天山以北都是我们的地方,折兰英也会以防备东部鲜卑为由,将主力调往河套,没人会阻止我们运输马匹。
本王计划从乌孙到整个北方草原,每过一段距离建立驿站,不做其他,专门用来供给马匹沿途的饲料和水,并且每个驿站准备大量药物。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