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楼兰国(第 2/4 页)
其中三道诏令,六道恩政的细则都要天山都护府来完成,刘璋已经传令西凉刺史王异调派文官过来。
整合了军队,等到天山都护府在车师后国王宫安家,刘璋立刻率军南下,准备翻越天山山脉。
实际上所有人没看出来,天山都护府真正的作用在于同化车师,天山都护府的文职武职都是向车师人开放的,但是却都是要经过四科举仕。
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四科举仕,当然要加一个科目,那就是汉语,虽然没有明着加,但是你要考试,不会汉语就不信你看得懂试卷。
自从汉武帝开通西域,几百年下来,西域大国的贵族基本都会汉语了,所以对于他们参加四科举仕进入天山都护府,甚至是去汉地参加四科举仕成为汉官,都没什么问题。
第一批天山都护府的官员,除了汉人,刘璋可以肯定基本是车师各国贵族,这也适合天山都护府尽快掌控车师诸国。
但是久而久之,当发现这些职位并不限制身份,任何人可以考以后,再加上天山都护府凌驾于王室的权力,车师诸国国民能不动心吗?
历史上自从科举之后,多少贫穷子弟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跻身上层吗?这种诱惑绝对是致命的,古代当官几乎是唯一出人头地的路线,任何一个有志向的人都会走上这条路。
车师诸国以及西域其他国家,几百上千年都是被王室把持,现在竟然出现一个高于王室的存在,还对贫贱子民开放,刘璋敢肯定这些车师子民会打破脑袋想就职天山都护府。
而这样一来,第一,天山都护府吸收了车师的全部人才,凡事有志向的,都在天山都护府掌控之中,至于那些身坚志残的,也用不着网络。
第二,大汉笼络了车师民心,历史上自从科举制形成以后,就再也不能推翻,清末废除科举遭受了多大的阻力,为什么,就是因为科举是大量学子的希望,没了科举,他们的半辈子苦读就付诸流水。
只要形成了一批为了考试努力的人,那不但四科举仕不能被推翻,就是开展四科举仕的天山都护府和川军同样是学子捍卫的对象。
第三点就是刘璋的最终目的,同化,要参加考试就要会汉语,汉语的学习,必然让车师的人购买各种汉家经典,了解汉家文化,慢慢就会被同化。
至少让汉语完全成为车师诸国的官方语言没问题,而那些车师学子更承担了汉语向民间传播的重任,刘璋相信只要大汉能持续控制车师,最后车师的语言肯定只能和现代许多少数民族语言一样,成为方言,百年过后,再有人说这些语言,许多本族人都听不懂。
刘璋变通了王煦的软攻政策,但是目的是一致的,现在西域国家最多是大汉附属国,不是国土,但是刘璋从来都认为那是国土,作为现代人,刘璋知道纯粹武力征服的弊端,柔和的渐进政策,恩威并施,才是真正吸纳的方式。
只是刘璋担心一点,天山都护府的控制,如果川军继续征伐,击败了莎车,西域必定重组,刘璋已经打算再建立一些都护府,不会像以前那样只要一个西域都护府。
这些都护府都相当于大汉在西域的政府,和郡国是一样的,那就必须要控制。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