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古襄阳地下有个废粮仓(第 2/4 页)
黄老爷用拐棍敲了敲黄承彦的脑袋,可怜黄承彦五十岁的人了,也只被黄老爷子当小孩敲着玩。
“二腿子,不用找了,你闺女跑了,不会回来了。”
“什么?”蔡夫人沉吟一下,骂道:“这丫头,这么心急,我们又不是不答应这门亲,要去姑爷家,连早饭都不吃吗?这成亲后能被男人瞧得起吗?”
“什么男人啊。”黄老爷子杵着拐棍坐到院中石凳上:“你女儿跟着刘璋走了……别瞪着我,你们没猜错,对,就是益州牧刘璋。”
“这菜葛蔸(对闺女的贬称)要造反吗?她她她她要去投靠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她她,气死我了。”黄承彦气得脸色涨红,不停地喘粗气,突然一愣:“爷爷,照这情形,你是早知道,你怎么不阻止这丫头犯傻?”
“二腿子,我看是你犯傻吧。”黄老爷子用拐棍点着黄承彦脑门:“你闺女昨天就告诉我了,如今天下,形势渐渐明晰,有为的诸侯也就那么几个了,我们黄家也该考虑一下家族发展了。
你想想,刘璋虽然无道,可是发展到如今,你确定刘璋一定不能成事?而且别忘了,刘璋就统治着我们这个地面呢?得罪了他,有好果子吃吗?你看到那些叛乱的世族下场了吗?要不是你闺女,你我现在还能站在这?”
“可是……”黄老爷子一阵数落,黄承彦哑口无言,可是就是心里不服。
黄老爷叹息一声:“二腿子啊,我看你这五十年是白活了,还没你闺女有见识,刘璋虽然对世族苛政,但是却是一方诸侯,江州汉中武陵,还有我们襄阳,这些事都表明,与官府直接对抗,对我们没好处。
我们还不如派一些子弟到川军中为官,这样至少能保证在川军统治的时期,我们能有好日子过,然后静待时变,我们黄家是一个大家族,又是荆襄的本土家族。荆州的实际统治者,我们得罪不起。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现在江东,中原,北方,都有我们黄家的子弟去做官,这荆州本土地面能没有个官场人照料吗?要是真有哪一天,刘璋把其他几个篮子都掀了,我们黄家怎么办?
正好,你闺女一个女孩子,其他诸侯也不会收,正好丢给刘璋了,我们这不是什么都不损失吗?”
黄承彦听半天听出来了,两个意思,一个是川军中必须有黄家的人,黄家不吃亏,第二个是,自己闺女是个闺女,不用白不用,用了黄家也不吃亏。
黄承彦心里郁闷,为什么偏偏是自己闺女投效川营,给黄家卖命,明知道益州屠夫名声不好,一统天下的机会也渺茫,这不是糟践闺女么?
但却为了家族,黄承彦也无话可说。
这时两人看到蔡夫人还是一脸沮丧,黄承彦道:“老婆子,好了,别难过了,投效川营就投效川营吧,闺女也没背叛家族,比庞家那个逆子好多了。”
“可是……”蔡夫人沮丧着脸,悲声道:“可是这样,我家闺女还是没嫁出去啊。”
…………
天蒙蒙亮,刘璋和黄月英联袂入府,刘璋边走边道:“这么说,黄老爷子知道你来投效?”
“现在恐怕我爹娘也知道了,过一天,全族人都得知道,我不知道会遭到多少鄙夷。”黄月英委屈地道。
“放心吧,我会保护好你这只鸡蛋的。”刘璋笑笑。
黄月英将自己对黄老爷子说的话,如实相告,本来黄老爷子开始也是一万个不同意的,黄月英好不容易才靠自己十几年聚集的魅力说服他,刘璋也能理解,现在世族,哪个家族不是抱成团,每个子弟都得为家族服务。
黄月英这样说也好,既可以安抚黄族,也少了她的后顾之忧,就算她说的是实情,也不会影响她对川军的效忠,现在世族还是提倡忠义的,一旦投效,终生不渝,否则名声扫地。
堂内众将已经聚集,刘璋一进来就发觉气氛不对,冷声问道:“怎么回事?”
将领们让开一条道,刘璋径直走上主位坐下,黄月英倚在门框上看着,张任踏步上前道:“所有世族子弟及叛乱从犯已经捉拿归案,共三万七千人,余者约两万人,已经在抓捕中处决,主公令下,即可押赴刑场,当众斩首。”
刘璋深吸一口气,荆襄世族果然不同于荆南和益州,规模要大太多了,也幸亏川军多达十万人,连同荆州军在内近十五万人,要是人少了,还真抓不过来。
“除了这个还有什么事?”刘璋看众人神色凝重,绝不是因为抓捕世族之事,这应该早在他们预料之中。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