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跪(求支持,求订阅)(第 2/4 页)
樊梨香倒完一盘,又倒另一盘,全砸在司马翔身上,鼻青脸肿的司马翔在两个家丁搀扶下,在百姓的呼声中狼狈而逃。
樊梨香没有对百姓说一句话,潇洒转身,走过陈应身边的时候,不着痕迹地说了一句:“待会百姓散后,把黄金收起来。”
…………
夜晚,刘璋拿起李严和张任递上来的册子批阅,这些册子李严和张任都已经批过,自己只是最后看一遍。
这两日观察下来,李严的执政能力确实如历史上一样,还是不错的,诸多杂事有条不紊,而张任做事,刘璋更放心。
张任是童渊和贾龙的双传弟子,武艺够得上一个上将,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也算上等,从涪城到襄阳,一路征战下来,成熟了不少,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最难得的是张任此人不骄不躁,没有好大喜功和冲动的毛病,交给他的事,刘璋都放心。
“回头传令,李严升襄阳郡太守,白川县令蒋琬,调南郡太守,治江陵,黄忠调入襄阳候命。”
“是。”记事官答应一声。
刘璋攥着笔想着,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黄忠说过不参与荆州之战,现在刘表都病入膏肓了,也没什么顾忌了。
通过襄江赈灾一事,蒋琬的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安抚灾民,调拨粮食,维持治安,防治疾病,重修江堤,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周围原本没有投诚的县邑,因德感召,也都归附,这足以证明蒋琬可当一方大任。
“蒋琬,樊梨香。”刘璋念着这两个名字,在文官匮乏之际,樊梨香能为自己找这么个大贤来,还真是雪中送炭。
“刑道荣,陈应,刘敏,刘敏……”刘璋想着樊梨香帐下武将名字,突然想起这个刘敏是蒋琬的表弟,抬起头问记事官道:“这个刘敏是谁?和蒋琬一样有才吗?”
记事官思索了一会道:“刘敏与蒋县令同出一乡,皆寒门子弟,两人在乡里俱有才名,不过真正的理政之才如何,就不清楚了。”
刘璋微微颔首,现在许多县都没找到官员填补,导致民无所治,刘璋就差派武将去治理了,哪还能管什么理政之才,只要能高谈阔论就可以了。
什么时候得把这刘敏也挖过来。
刘璋想到这里,忽然愣了一下,自己竟然还要在属下那里挖人么?
这时记事官皱眉道:“主公提到荆南军,属下倒是有件事不得不报,前些日樊将军给自己的军队起了个新名字,叫神威军,并且好像极得民心,这几天,每天都有许多百姓在神威军营外,排队报名当兵。”
“哦?”刘璋惊讶地抬起头来,“这倒是件奇事,我川军从出益州开始,还没有任何人来主动投军,在江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招几百个士兵,樊梨香还真有本事。”
“主公不觉得可虑吗?”
刘璋想了想道:“她收了吗?”
“应该没收,不太清楚。”记事官摇摇头,从申请的军饷粮草和军械看,确实没收,不过具体谁知道,反正现在有许多百姓给神威军送鸡蛋。
“那就再等等吧。”
这时杨子商从门外走进来,向刘璋呈上一本册子,“主公,这是襄阳三十几家大小世族,七十多家大户豪门的财产上报总数,属下做了一个汇总。”
刘璋拿过册子,一边查看,一边随口对杨子商道:“秦明最近不是都跟你在一起吗?他和樊梨香怎么回事?”
杨子商将看到的秦明和樊梨香的矛盾细细说了一遍。
刘璋点点头,突然眉头一皱:“司马家的财产这么少吗……没看出来,黄家的财产这么多。”
刘璋又想起黄月英那个丑姑娘,自己搅了人家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姻缘,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嫁出去没有,不过有钱,应该能嫁出去。
“黄家是本地世族,财产自然多些,司马家,庞家,诸葛家,都是从其他地方迁来的,宗族俱不在荆州,尤其是诸葛家,财产几乎为零,人也差不多走光了,上面没有统计。”
“恩,那好。”刘璋点点头,突然一愣,看到左边还有几排字:“后面列举这些金银器物怎么回事?”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