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九泉之下大笑三声(第 2/4 页)
“等等,同时搜集干柴和桐油。”
“是。”
张任离开后,刘璋将剑还鞘,扔到一旁,坐回塌上,法正上前道:“主公终于决定了吗?”
刘璋看向法正,突然问道:“你觉得杨子商此人如何?”
法正沉吟道:“有才,但心胸狭隘,私心很重,这也是贫贱为官的通病。”
刘璋笑笑:“你也看出来了。”
川军文官缺乏,为了巩固益州,文官不敢多带出来,于是便在投效的庶族和寒门中选拔人才,虽然人数不多,才能参差不齐,但也能凑合用,而杨子商算是此举选出的佼佼者了。
一个木匠识文断字,还有一副好口才,好胆识,十分难得。杨子商原本也是一个小吏,只是因为被世族打压的狠了,又不肯屈从,才愤而当起了木匠。
法正道:“可是这并不影响主公决断啊。”
刘璋没有回答,沉默地看着地面,法正看着刘璋神情,恍然明悟,轻叹一声:“原来主公刚才是装给众将看的。”
刘璋依然沉默着,如法正所说,他刚才的确算是装给众将看的,杨子商没有按照他和法正的指示,先去找张德,再压制徐庶,就凭张德那饭包,很容易中计,这样至少有一定的劝降希望,就算不能劝降,挑拨分化是肯定能成功的。
杨子商反而出口激怒荆州将领,这样虽然显出了使者傲气,扬了军威,可是根本就是自毁使命,可以说杨子商丢掉一只耳朵是咎由自取。
刘璋拔剑斩案,乃不得不为,徐庶辱及使者,就是辱及他刘璋本人,如何能没有一点表示。
但也不仅仅是如此,调动将士情绪,搜集清水和柴草,刘璋最后对众将那番话,又何尝不是一种准备。
只是刘璋还没最终下定决心罢了。
“主公,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我们的时间恐怕不够了。”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川军越来越接近不得不退军的日子,法正心急如焚,攻略荆州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不进则退,法正相信如果这次撤兵了,川军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进得了襄阳。
刘璋食指一下一下的敲击着几案,沉声问道:“古襄阳有多少百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