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巧姐的番外(第 3/4 页)
贾莹哭了一会儿,怀念祖父的悲伤,渐渐散了开去。
“娘亲,祖父是什么样的人呢?”
“你祖父啊,可不是一般人。他幼时给老千岁做伴读。老千岁是太上皇的元后嫡子,一岁的时候,被立为太子了。你祖父和老千岁,都是你曾外祖父教导的。你祖父不仅文采好,武艺也好。你父亲的武艺,最多只学了你父亲的一个皮毛罢了。”
“真的吗?”贾莹好奇极了,母亲对父亲从来都是赞不绝口地夸赞,有时候,自己和弟弟妹妹们,都听得脸红的。如今母亲却说,父亲只学得了祖父的皮毛,那祖父得多厉害啊?!
“是啊。你祖父冲龄就学武,他本来就有武将家传的好根骨,自己又肯吃苦,自然学得好了。可惜你们谁都没他那么努力的。”
“娘亲,弟弟弹琴也很努力的。”
“是,是,你弟弟弹琴是非常努力。”凤姐敷衍着。
贾莹自己也不好意思了,弟弟是努力,但是够不上非常的。
“娘亲,你接着说祖父呗。”
“好。后来,太上皇要废太子,”
贾莹插嘴问,“为什么要废太子?”
凤姐看看莹儿,算了,也该教她这些了。
“不是太子有什么错处,而是圣人不到五十岁,正是壮年的时候,那时候太子快三十岁。文采斐然,能力优异。在东宫里,聚集了很多年轻优秀的才子。这些人,都是太上皇拣□□,给太子的、未来的朝廷重臣。与朝廷里的群臣,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利益冲突。而这些东宫属臣的后面,又有着不同的人、不同集团,和利益诉求。冲突越来越大,在东宫属臣,隐隐要占据上风的时候。有人提醒太上皇,太子要谋反,连班底都预备好了。”
贾莹吃惊地张大嘴,“娘亲,那些人,不是太上皇给太子的吗?”
“是啊。那时候的太上皇周围的人,明说的、暗示的,太上皇就三人成虎了。把老太傅,就是你曾外祖父一家投入天牢。这期间不少东宫属臣,被拘禁起来,想要问出太子谋反的证据。”
“太子有要谋反吗?”
凤姐摇头,“太子又不傻,他为什么要谋反啊。人生七十古来稀。太上皇能活到七十岁,他不过就是晚登基罢了。那时候的国事,基本都是太子在处理了。太上皇虽没拿到证据,还是把东宫属臣都充军的充军,流放的流放。你曾外祖父是二朝元老,为了家人,不留一字地自戕了;在宫里被圈禁的太子,羞愤自绝,太子妃也跟着去了。后来圣人觉得是自己一心过度,就封了太子次子一个郡王的爵位。让你曾外祖的家人,全身而退,返回原籍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