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5.一个馒头(第 3/4 页)
也就五六分钟,他来到了位于河对岸一处坡地上的希望小学。
围墙是不存在的,随意就能靠近。
水泥的操场,简易篮球架,以及边上的一个沙坑和两个单杠,就是孩子们所有的活动空间了。
教学楼是个两层小楼,一楼是一、二、三年纪,二楼是四年级和五年级。剩下一间,根据资料上看,是几位老师的宿舍+办公室。
陈晋扪心自问,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换做任何一个人都是熬不住的,只要有机会,都会渴望到外面去发展。
然而更加可悲的是,越是穷越是需要教育改变命运的地方,教师的待遇往往越差……
一个真想走,一个真不想留,能有什么办法?于是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的严重流失,就成了理所当然。
陈晋很努力的想了想,最后发现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再穷不能穷教育口号是这么喊的,事情却不是这么做的。
待陈晋又靠近了些,果不其然的发现承包了食堂的师傅正在放饭,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排着队。
这其中又有一个更为扎心的问题:“究竟有多少孩子……单纯是因为学校管饭,可以省去家里的口粮,才被送来上学的呢?”
陈晋就这么晃悠着走过去,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警觉。
驴友造访希望小学的事情并不少见,不少孩子甚至已经习惯了他手中的镜头,会朝着陈晋做鬼脸。
但陈晋的镜头里,记录的却是他们的早饭内容:一个馒头。
每个人每天8块的资助金额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各个地区物价和消费水平,经过严谨的计算得出的结果,每个地区的额度都不一样。比如在华东地区的一些希望小学,每人每天的不住金额就是13块,最高的,达到了16块。
为此,慈善基金会里专门有一个数据小组,负责调查、整理以及计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