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黄粱(第 2/4 页)
下午:时间4:30
地点:永业祥酒庄一百五十九号天台。
“叶师傅,不打扰你教拳了。”三姑在晾完衣服后向叶问笑道。
“好啊,三姑,慢走啊。”叶问微笑的向三姑道别。这时候,天台门口走出一个带着帽子的年轻人。年轻人手里拿着传单,趾高气昂的问道:“这里是教拳的啊。你是叶问?”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叶问微笑的点了点头说道:“你想学拳?”
年轻人还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看看吧,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咏春。你不用说太多,和我打一场,输了就交学费。”
叶问看着年轻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说的话在叶问听来非常的刺耳。如果是以前为了生活不得不忍下。
现在有司徒易这么一个“好弟子”珠玉在前,那么叶问的“老毛病”随遇而安,或者说是武者的传统观念犯了。
当时的武学观念还是封建的,或者说是在意自己身为一个武者的面子,有时候面子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如果以后自己的徒弟学了功夫,出去好勇斗狠,为非作歹。那么他在武林界就会名声扫地。
“练武不是为了与人争斗,而是强身健体。像你这样好勇斗狠的,学了功夫只会作恶。所以,请回吧。阿易,记住,我们华夏武术讲究的是仁,贵在中和,不争之争。若是好勇斗狠,那么这个人就不配学武术,只是一个街头混混。”叶问的这番话让司徒易若有所思。可接下来的一幕让司徒易一脸懵逼。
黄粱闻言,冷笑一声:“什么贵在中和,不争之争。乱七八糟的,我都不懂你在说什么,不过看你样子,也不厉害。不学也罢!”说完就丢下传单转身就走。
wtf?望天,黄粱就这么走了?什么情况。接下来不是应该叶问教黄粱做人,然后黄粱在叫人找场子,最后黄粱一众人心悦诚服的拜师么。
黄粱就这么走了,那后面的贴小广告,打了洪拳的人等一系列的事情,谁来引出?不引出来,后面的拳赛叶问就不可能参加。不参加,自己的目标怎么实现?
什么?你说让司徒易去引出?司徒易表示,我才不想被好几人围殴外加抓住后还要淹在鱼池中。这种事还是交给“大师兄”来的好。哦,不,如果自己挽留成功,那他就是二师弟了。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这厮也不想想,叶问是个随遇而安的一个人,以前或许为了生活所迫而不得不收下黄粱一行人,但是现在呢?司徒易交的学费有200块,叶问的生活所迫也就没了,只要以后自己收的徒弟是个正直的人,那就行了。
所以,见黄粱这一副看不起武术外加趾高气昂的样子,按照叶问的性格怎么可能会收。
“兄弟留步,留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