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 2/3 页)

    铁良亲率的重骑营此时参战无疑是给了场上剩下的几万黠戛斯骑兵以灭顶之灾,重骑营一队队冲锋之下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活口,铁良几乎是不顾一切的驱使战马往前冲,三万重骑营犹如一柄巨大的筛子一样筛过战场,几乎是一个一战将剩下的黠戛斯军队一网打尽。

    “亲卫营马上开始抓俘虏,敢于顽抗者一律杀无赦。”李玄清纵马一扬手中长剑,咆哮声惊天动地,盖过了所有的杂音。

    铁良转过头之后代替已经脱力的直属营迅包围剩余的黠戛斯乱兵,对于敢于反抗的黠戛斯军队赶尽杀绝,在绝对强横的暴力面前,黠戛斯的士兵跌落到极点,再也没有成建制的防抗,乱哄哄的士兵被来回驱赶之后被身后而来的亲卫营抓捕。

    “6翊你怎么样了?”此时的6翊已经脱力倒地被苏小虎背到了李玄清身边。李玄清右手一搭6翊的脉搏之后开始给他推血过宫,同时让随军的军医紧急救治直属营其他人和战场伤员。

    此时战争已经基本结束了,亲卫营俘虏的大队人马被驱赶到一边进行羁押,偌大的北海追击者已经结束,塔希已经带着能动的草原骑兵营的士兵打扫战场。

    “主公,高思继传来消息,他们在北面。”胡小四走过来道:“我已经让玄影卫派人去带路让他负责去追击乌介。他们两人相差很短的距离,应该没有多少问题。”

    “传来后续大军派遣随军后勤部的人抓紧时间北上和我们汇合,其他人手不需要再再来了,让陈凡安排后续事宜,准备撤回幽州,择机参与南线战役。亲卫营和直属营返回关中修整。塔希率军暂时驻守北海等待高思继的消息然后扫荡草原,清楚黠戛斯的影响力。”李玄清口述胡小四记录之后马上火到各部队。

    做完这些之后李玄清带人在此带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和亲卫营以及直属营开始返回关中。此时已经是六月中旬了,巧兮的预产期快到了,北线战事一结束马上带着受损严重的中央警备两营南归,将战后的其他事情交给了陈凡。

    而在李玄清南归的第三天,之前因为迷路错过会合之期的高思继北部大军这一次不负众望,在北海北岸追到了乌介一行。在十万大军面前乌介没有多少还手余地,被一战打崩溃,高思继活捉乌介以及黠戛斯一众高级将领,击杀黠戛斯大军三万多人,生俘一万余人。至此黠戛斯声势浩大的东征战役至此落下最后帷幕。天策军前后出动大军尽三十万,几乎是集合了成军以来全部的骑兵部队,前后历时尽三个多月,持续作战尽一个月,剿灭草原部落联军尽三十万,黠戛斯本部精锐十六万,几乎是一战将草原所有的机动兵力全部打掉。所以在高思继押着一众俘虏随塔希南下的时候,草原各族几乎是望风披靡根本没有任何防抗之力。

    不过此时李玄清是不知道了,在他南归的时候南线徐天翔也来战报,将宣武军这边的动静说了一下。显然上京之战的结果已经传到了宣武军那边,谢瞳在紧急调整了战略之余说服朱全忠在北线选择对峙的同时抽调兵力汇合孙儒开始逆袭杨行密,并且暗中鼓动淮南的其他小势力反对杨行密,企图在天策军主力南归之前打掉杨行密,减轻两线作战的压力。

    李玄清让胡小四将北线的战报给徐天翔并且再次传来陈凡尽快结束北线战事将主力南调,汇合中原指挥部展开正式的攻击。

    公元891年六月底李玄清率领亲卫营和直属营回到长安大本营,6翊被紧急送到长安医护总院进行后期的修养,医护总院也派出了大量的医护人员对于南归的伤员进行救治。回到大本营之后的李玄清给万毅传达最新指令,让他择机攻占东都,从西面威胁朱全忠,逼迫他将南线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卫汴州。

    做完这些之后李玄清回到皇宫,此时巧兮已经快九个月了,走路都快不方便了,不过后世的经验让她还是尽可能的保持着适量的运动。此时的巧兮在宫女的搀扶下沿着曲江岸边缓慢的行走,远远的看着李玄清从远处而来,顿时忍不住喜极而泣。

    李玄清自然也是看到了巧兮,单足一跃身形恍惚间飘至巧兮身边,看着稍微有点臃肿的脸庞,忍不住笑道:“还好,终于是提前赶回来了。”

    李玄清一开口倒是让巧兮脸色一红,轻轻的抱住李玄清,闭上眼睛道:“大哥哥回来就好,巧兮还在担心大哥哥要是回不来巧兮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呢。”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活埋大清朝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清要完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