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未雨绸缪赚大钱(第 1/3 页)
&1t;/p>
小包回家可没有闲着,立即根据记忆,把前后多次的考试试卷回忆一下,记录下来。他突然就想到一个财大计。&1t;/p>
78年的大运动后的恢复高考,使一部分幸运儿进入学校。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o多万人参加了考试,录取27万。1978年夏天,61o万人报考,录取4o.2万人。接着就是更多的人报名参考。两次间隔仅仅半年可见国家急需人才。&1t;/p>
十年动乱,荒废了多少人的学业,一听说要考试上大学,哪里去找复习资料。那些要迎考的知识青年,有基础好,有基础差的,更多的是没有念过高中,许多人连初中也没念,且又荒废了那么多年,就只有干着急的份。&1t;/p>
小包记得,原来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63年次出版行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是一套凝聚了很多学者智慧和心血的学习性丛书,不过第一次出版就遭到了批判,理由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大运动中认为这套书违背了上山下乡的方向,要斩草除根销毁,最后沦为了废品。6o年代曾经出版过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整套的小包空间里就有,那是在废品收购站淘到的。&1t;/p>
这套书曾经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个名叫徐福生的编辑手里大放光彩,这个人很有先见之明。1977年的八九月份,徐福生从在北京参加了设计师先生召集的老教授、科研人员座谈会回来的苏步青那里得到消息,当年就要恢复高考了。作为一个出版人,徐福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书。那些离开学校已经多年的考生,要复习迎考了,复习资料呢?要看书了,书呢?在77年1o月21号,报纸公布12月11至12号考试,时间间隔只有四十天,他还能快抢印一批资料,为第一批高考知青提供帮助。&1t;/p>
现在,小包决定要未雨绸缪,先印出来一批。只是,怎么和宋厂长说呢?他能支持吗?&1t;/p>
能不能支持暂且不管他,小包要先整理一本资料之外的模拟试题集。四天后的下午,小包整理好最近考试的几十张试卷,背上书包,就去厂前找宋厂长。&1t;/p>
宋厂长对小包的到来,很是热情,关切地问考试怎么样了?成绩下来没有?前天总厂来人,调查你的材料,除了咱们的合同之外,我可全都汇报了啊!没问题吧?&1t;/p>
小包直接问:那事儿没事!咱们厂里的印刷厂怎么样?能印学习资料不?&1t;/p>
你想印什么?说说看。宋厂长很好奇。&1t;/p>
小包从书包里拿出试卷题集,说:就是这个!你看看!&1t;/p>
宋厂长看了一下,一个电话,把印刷厂的技术员叫来了。技术员说:不能,咱只能印些文字资料,像《武钢工人》之类的刊物,这个不好弄。只能大出版社才有能力。&1t;/p>
小包很是失望。老宋见了,问:怎么了?&1t;/p>
小包说:多大一堆钱啊!就这么叫别人赚去了!&1t;/p>
老宋来了精神,问:详细说说,要不咱们进设备,搞一下?这玩意要到是数量,少了不赚钱。&1t;/p>
小包说:3ooo页正文,32开,或者16开也行,分十册,最低印3oo万套,你看可以赚多少?&1t;/p>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