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太监来了(第 2/4 页)
又有尚书令,为皇帝近臣,出入相随,大致相当于秘书工作,不过如今尚书令基本从少府独立出去,负责掌管国家政务,权利甚至还要高与少府。
少府单单对内负责服务宫廷的机构便多达十几个,其属官加起来便有几百人。还有其他太监,厨子,宫女,御医等等等等,起码需要几千人才能满足宫廷所需。
而对外还需要征召税收,供给宫廷,还要兴办手工艺,比如金银玉器,布匹等东西,这些都是由少府在外组建,进行生产,然后专门供给宫廷。
这单单还只是一个少府机构,便如此麻烦,能够让人忙得焦头烂额,更别说还有三公九卿,一共十几个衙门机构需要组建了。
刘备留下三公九卿,又叫上刘禅:“阿斗,你也随朕一起商议吧!”
“儿臣遵旨!”
众人聚集在一起,进行各个府衙的组建工作。
如今刘备登基,重建大汉,各项事务处于草创之际,刘备却必须亲自过问,不会全权交给刘禅来办。
组建各个衙门机构,第一步自然要确立属官。
三公九卿已经任命好了,然后把属官确定下来,如此衙门就基本组建成了,接下来只需要扩充吏,仆就行了。
第一个需要组建的机构自然就是少府与光禄勋,一个是负责宫廷杂事生活方面,一个是负责宫廷护卫工作,这两个衙门直接对宫廷负责,自然是需要第一个组建好。
至于其他衙门,可以让官吏仍旧各司其职,保持原样,等少府,光禄勋两个直接为宫廷服务的机构组建完成之后,在慢慢组建其他机构。
众人商议了三天时间,才将光禄勋,少府两个机构的各个属官名额给确定下来,接下来只需要扩充人手,就算正式完成了。
少府是直接负责宫廷之事的,接下来几天,皇宫里便慢慢多出许多人来,修缮宫殿,置换牌匾。
这皇宫以前刘焉本来就是按照皇宫的规模建造,不需要大规模修缮,扩建,而且刘备的志向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成都只是临时的都城,不需要大规模铺张浪费。
许多宫殿都被命名了名字,或者是换了名字,各个大门,也多了许多卫士把手。
一个月以后,刘禅也搬进了属于他的东宫,东宫位于皇宫的东边,乃是太子专属的宫殿。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