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一章 把路修过去(第 2/4 页)
有的村民外出采摘野果,来不及回来吃饭,饿死。
有的村民搬运金矿石,太过劳累,饿死。
有的村民……饿死!
反正是,隔三差五,就会有那么一两个村民饿死,多的时候,特别是在资源失控的时候,不一会儿功夫就会饿死七八个。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在打仗的过程之中,打着打着,战士就饿了,然后,因为距离本村太远,敌对村庄又不可能补充粮食,结果,一大片精锐战士搞不好不是战死,而是活活饿死在了外面。
所以,这个任务过程之中,董佳帅总是要提醒这两个马大哈:“粮食带足了没?别打到半路没粮了,民以食为天啊!”
深受其害的吉吉国王,现如今已经养成了一个特别好的习惯,那就是,晴带雨伞饱带饥粮,绝不含糊。
哎,看到饿殍遍地,那真叫一个桑心。
就连董佳帅,也以为饿死人,应该是正常现象,毕竟,五花八门的饿死人原因,那是防不胜防。
但是,问题到了方云这里,自然迎刃而解。
这也是方云前期要求云溪大规模建设三石路、二石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不通畅,科技发展再快,这劳动效率也会下降,更为关键的是,方云分析了董佳帅罗列的各种奇葩饿死人的理由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三管齐下。
这三个关键点就是,发展生产、修好道路、规划好食堂。
仅仅只发展生产,的确能保证粮食供应,但是,却并不能保证不饿死人。
这中间,还有粮食流通,营养搭配等等问题。
方云留意了一下身边战士的状态,已经有了一些特殊发现,不同的粮食,会有不同的效果。肉食,耐久度最高,所谓肉食耐久度,就是吃肉的村民不会那么容易饿,进食间隔时间会略长;而酒类食物则是进食间隔时间最短的,但是,喝酒的村民往往具有更高的效率,喝酒的战士打起仗来激情更高,力气更大,不过射击准头差点。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