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计划(第 2/4 页)
盈淇也有些隐约地猜想,不过也不真正地去追问。终有水落石出的时候的。
饭后周春贵立即去了村长家。没多久就返回了。
家里三人都等着他的消息呢。
周春贵回到家,就马上把去村长家谈的情况一一说明了。
因为周家村所属的巴县太小太偏僻,因此他们整个周家村都没有所谓的私塾,也没有教书的先生。村里的孩子都是农家娃儿,生于田家长于田家,一生一世,生生世世都几乎没有多少人离开过田地。即使离开的人,也多是去学了手艺活,比如铁匠、木匠等等。
唯一读书的就只有村长的孩子。这一代村长家只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因此唯一的儿子早就送到巴县镇上去上私塾了。
实际上巴县也就一家私塾。只有一个秀才的先生,年已四十有余,古代四十已经进入老年了。因为已经没有再考的希望,因此三年前才开办了一个小私塾,教导巴县镇上的幼童。
如果富毅要去进学,一年的束修都是三两银子,算是相当的高的。还不含吃住行。因此读书哪里是一般家庭甚至贫穷家庭的孩子能奢望的呢。
富毅去进学,就得住在镇上,住宿和吃饭就是一大笔钱。所以村长听周春贵说要送儿子去进学,还吓了一大跳呢。
儿子一个人去进学,赵玉兰一听就有点不乐意了,现在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但是儿子还这么小,就要独身在外,她哪里能放心呢。
“不行。”赵玉兰毫不犹豫地反对。
“是很麻烦呀。”周春贵也说。“而且还要看人家先生收不收毅娃子。村长说,进学还是要讲究天赋的。要是一点都没有成为秀才的根基,先生根本就不可能会收徒的。毅娃子从来没有读过书,都是在田坝上摸爬滚打的,能有那根基吗?”
周春贵的意思也有点反对。
“爹,你怎么就知道哥哥没有天赋呢。万一哥哥天赋很高呢。你不是耽误他吗。”还不等富毅说什么,盈淇可就不乐意了。
“人家小宝出身既然高贵,他都鼓励哥哥去读书呢。说明哥哥肯定是个读书的料。我相信哥哥一定能中秀才的,说不定还能中进士当大官呢。”这个理想就说得遥远了。
“这也是啊。”周春贵反而点点头,“要是毅娃子成了大官,天啊,我不就是大官的爹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