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仙师(第 2/3 页)
别说,这货确实把一尾鲤鱼换成其他的东西了,而且收获还颇丰。反正在柴洛的眼中,一只大雁和一套桌椅,怎么也没有办法和两尾鲤鱼画上等号。
“徒弟想到,东村离师傅家明天就要娶媳妇,黄尾巴的鲤鱼看着就比寻常的鲤鱼金贵啊,卖给他们家肯定比卖给别人收获的更多,于是我就找了个红绫子绑在鲤鱼的身上,给离师傅送去了。呵呵,果然离师傅很高兴,给了我平时多两倍的价钱……”
不愧是范蠡的徒弟,有经商的头脑。简单的一件事里,柴洛明白了这家伙卖鱼之前所做的工作比别人多了不少。
知道离师傅家有喜事儿,这是提前做的市场调研;将鱼卖给离师傅,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给黄尾鲤鱼身上帮上红绸子,这是在做包装。
货卖一张皮嘛,现代人都懂,但是放在春秋时候,能够有这个观念的人,绝对很牛逼的存在了。
“拎着剩下的一条鱼,我就往回走,一琢磨空着一只手啊,钱又不占地方,看村口有一个人家刚从山上回来,存了一些果子,打算去集市上卖。我一琢磨空手也是空手,不如帮他把果子带走算了,能处理掉最好,处理不掉也可以算是给师傅和师母的礼物。所以就花了很少的钱,把他的果子都买下来了。我不至于空手回来,那户人家也省的跑集市一趟了,哈哈,大家方便……”
更好理解了,在后世的物流上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一般的物流公司都比较忌讳跑空车。所以物流公司一般都是双向走货的。
有这个思维,想不赚钱都难,当然,除了聪明的头脑之外,这也是建立在林西学比较勤快的基础上的。
“走了没多久,遇到了一个猎人,哈哈,大雁他早吃腻了,可是鱼不是经常吃啊,我就用剩下的鲤鱼,和他换了大雁……”
一尾鲤鱼和一只大雁等价么?
放在后世可能不是等价的,但是不要忘了,这是在春秋社会,人们更多的还是各取所需。所以,只要交易的双方认可,那就是公平交易。
“一路上,我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沿街叫卖,哈哈,收来的那点儿果子,没等到咱们村口的时候就卖完了,还多换了不少的银钱……”
批发转零售啊!
俗称的二道贩子……
这个理念啥时候出现的不知道,大宗进货,寻求低价,高价零售出仓,是贸易的最初雏形。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