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聪古伦格格的信】(第 3/4 页)
在宫里面说话就得谨慎,不知道别人那句话是真话,那句话是假话。
其实王体乾和客巴巴接触的机会,被客巴巴和魏忠贤接触的机会还多。
因为王体乾是掌印太监,本来就是要跟在皇帝身边的。
“你平时要多注意些,看他有什么动静。”客巴巴对王体乾道。
王体乾知道他指的是魏忠贤,动静,什么动静?王体乾没有太搞明白。
“夫人指的是?”王体乾问道。
“你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你我都是这宫里面的老人,你在陛下登基之前就已经是宫里面的红人,甘愿居于他之下,你能完全心服?多注意他那些东厂,锦衣卫,还有武装太监,他一旦有什么不轨,我们得知道,别到时候被他带坑里面去。”客巴巴道。
王体乾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
随着新政的初步方案定下来,魏忠贤通知了内阁尽快定案之后。
新政的消息迅速传遍朝野,朝臣和民间都议论纷纷。
其实大明的人对于海贸并不陌生。
明朝中后期,明穆宗开始一反前制,反其道而行,以“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为由施行开海政策,史称隆庆开关。
朝廷正式开放海禁。
隆庆元年,明穆宗下令:“以文莱为界,准贩东、西两洋,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
开海令一出,顿时沿海商民如决堤时的海水一般纷纷涌向海外。
此时的明朝的商品经济开始以惊人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文化和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
到了万历年间,海外贸易发展已经基本成型。
以万历朝的数据来看,万历十一年,所征的商税已经达到两百多万两,要知道向来以经济发达著称的宋朝市舶商税也才每年两百贯左右。
而在明朝中后期,有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中国。
流入的白银有3.3亿两之多,这还是保守估计,最高应该达到5亿两。
而源源不断流入的白银,为大明王朝续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正是外贸带来的巨额红利才支撑起了张居正的改革和万历三大征。
不过历史兴衰自有定数,崇祯三年,二次上台的东林党不顾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的事实,正式取消工商税和海税。
自此大明王朝的财政命脉被割断,由此带来的巨额亏空由农民承担的剿饷和练饷所弥补,最终逼反了闯王李自成。
由于明穆宗的开海,明朝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对海外贸易的开放,又为明朝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技术,这又反过来刺激了明朝内部的经济,达到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也使得明朝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态势。
海防方面,海禁的施行对于明朝海防来说既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海禁的施行减少了倭寇和海盗的滋扰,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