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功过相抵(第 2/2 页)
周弘致这边时至今日还未曾得到解禁的旨意,宁灵珊也未因此事向周元基进言,就好像全然不知此事一般。
这日午后,周元基从后花园路过之时,遇到了在赏花的宁灵珊,虽然对这次偶遇疑窦丛生,但还是面色如常地问道:“宁妃,你为何不问朕因何迟迟不给懿儿解禁?”
宁灵珊低下头嗅了嗅花香,方才抬起头,轻声说道:“陛下有训,后宫不得干政,臣妾谨记,虽说懿儿是臣妾的儿子,但他也是陛下的臣子,陛下如何处置他是陛下的事,臣妾何须多言,更何况齐鲁之事刑部已经结案,懿儿原本就是清清白白,臣妾又有何惧?”
宁灵珊无比笃定,周元基闻言只是一笑,便转头对身后的卢成英说道:“也罢,这就去懿王府传令,自今日起解除懿王禁足之令。”
卢成英不敢怠慢,即刻便去传旨。宁灵珊福了福,笑靥如花地说道:“臣妾谢陛下隆恩。”
周元基微微点头,轻哼了句:“嗯。”
宁灵珊正想邀周元基去她的宫中坐上一坐,饮一杯清茶,可话还未说出口却见周元基却已经转身离去。
周元基此番可谓是被王家宁家这两个士族牵着鼻子走了,也是迫于这两个士族的压力未曾借由齐鲁之事把周弘致牵扯进来,这令他反感的很,直觉告诉他此事绝非刑部结案时呈上来的奏折中所说的那般简单,但是北魏需要安定,更加需要王家和宁家的支持,需要笼络这两个士族的人心,得到他们的支持。
齐鲁饥荒之事,只能这样无比荒诞地就此揭过。这是时局所迫,周元基只觉十分无力和无奈,更何况齐鲁那边还传来周弘致暗屯私兵的消息,此事虽然证据尚未确凿,但兹事体大,不容小觑。
就在张成良被任命为曹州知府的任命状抵达泉城之时,周承昀、詹子濯、陆韶华三人向其辞行,准备返京。
张成良深知自己能出任曹州知府是周承昀据实上奏为其表功才得了嘉奖,自然对周承昀千恩万谢,原本想要宴请周承昀的,谁知却被周承昀严词拒绝,临行前又嘱咐再三,命其保持高风亮节的品行,凡事多替百姓考虑,多为百姓办些实事。
张成良郑重地行了大礼,应了周承昀的嘱托,又许下如若不造福百姓便提头来见的重誓。
周承昀之是笑了笑,并未多言,他知道权利会改变一个人,这张成良究竟能不能成为人人称赞的父母官还要以观后效。
芝罘那边,都水监方维同再度向周承昀禀报了原有堤坝已经完全加固修复的喜讯,又禀报了如今已在原有堤坝基础上增高之事和收到齐鲁各地运来钱粮之事。信中对周承昀的溢美之词细细数之竟有数百字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