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商贾之祸(第 2/2 页)
周承昀尚未发问,陆韶华却抢先问道:“粮价?这又是从何说起?”
刘清明面露难色,愤愤不平:“这却是商贾之害了,按说今年齐鲁的旱灾不至于闹成这般,这商贾见天旱,早早地屯了粮坐地涨价,如今这曹州城内一斗米比金子还要金贵,下官早已勒令那些商贾恢复原价,可谁知那些商贾却用闭市来威胁下官,下官无奈便抓了些领头的,但此风已长,难以平复。”
“商贾之乱稍后再谈,本王且问你,曹州管辖范围内百姓的伤亡情况可曾做过统计?如果不是本王及时赶到,曹州百姓又要饿死多少,做官,不是让你坐在县衙里当摆设,出了事不想办法自己解决,只会向朝廷诉苦,本王建议你还是辞官让贤吧。”
周承昀听到刘清明完全不提百姓受灾情况,只是在那里诉苦,顿时便血气上涌,说的话也十分不客气。
刘清明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喊冤枉:“殿下明察,懿王行事下官岂敢妄加议论,懿王是朝廷派下来的,下官以为是朝廷之意。”
“什么叫朝廷之意?你也做了这么多年父母官,你怎么就觉得朝廷会以旱灾为借口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齐鲁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你为何不上报?”
面对周承昀的斥责,刘清明的后背已冒起了冷汗,懿王屠杀百姓之事他知情不报,的确有无法推诿的责任,又岂是一句不知能够说得清楚。
“不要用懿王胁迫了你的家人威逼你隐瞒实情这样的借口来敷衍我,知县说这样的话本王信,你刘清明说这样的话本王可不信,刘家在北魏也算是世家,懿王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会轻易动你们刘家人。”
周承昀冷哼一声,已然绝了刘清明的后路,刘清明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用此为借口,但他却无法将自己和懿王的利益交换明确告知睿王,顿时思绪大乱,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陆韶华在周承昀耳边轻声问道:“殿下,你说的刘家可是江南刘家?”
周承昀微微颔首,说道:“这位刘大人来头可是不小,江南刘家长房长子,刘家最风光的时候共有十几个家族子弟在朝为官,但与河东裴家相比还是差一些的。”
陆韶华这便明白了刘清明的背景,再加上听了一阵他的心声,这会已经明白了刘清明和周弘致之间的交易,这两人都想更进一步,刘清明盯上的是齐鲁巡抚的位子,而周弘致盯上的不言而喻那自然是皇位了,这一步他如今还未踏出就已经让齐鲁数十万百姓陪葬了,要说这夺嫡之路是鲜血铺就的,那可真是一点也不夸张。
刘清明不敢妄自尊大,连磕三个响头向周承昀谢罪:“下官知错,下官着实不敢瞒情不报,这便让人统计伤亡情况上报朝廷。”
这认错态度倒也尚可,周承昀挥了挥手,示意刘清明起身:“起来吧,再来说说懿王给曹州拨了多少粮食,城中百姓如今的近况。”
刘清明擦了擦额间的冷汗,一五一十地说道:“懿王路过曹州之时,给曹州分拨了一万石粮食,下官早已将粮食分发给了百姓,如今曹州百姓已经鲜有流民,虽不至于食不果腹,但也谈不上饿肚子,一日约能食一餐。”
周承昀未曾了解实情,单听刘清明如此说,但心中还是对其所说的话打了折扣。他沉思了片刻,说道:“如今我这里再拨给你两千石粮食,你从今天起安排人手开设粥棚,每日午时按时施粥,确保百姓不受饥荒之苦,至于商贾,你这里先统计出哄抬物价的商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