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初次同房,驿站遇袭(第 2/3 页)
可谁知道,太极打完他还是睡不着,无奈之下,他只能不断地在心里默念着陆韶华的诗作。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连念了十多遍,周承昀才有了困意,隔了好长时间才沉沉睡去,睡梦中,他好像看到了陆韶华诗里面的桃树,看到了站在桃树下拿着一枝桃花朝着他微笑的陆韶华。
直到清晨城门才开,宁飞羽此时拿着睿王府令牌才被放行,众人也是无语,可谁都没有多说一句,更没有表露出不满之色,只是暗暗记在心里。
宁飞羽命属下前去睿王府准备粮食,自己则独身前往户部尚书府。陆文德上朝去了,宁飞羽便在前厅中等待,直到巳时陆文德才回府。
宁飞羽将自己返程的目的和沿途所发生的事情详细告知,陆文德异常气愤,可他再气愤又有何用,证人已经被伏杀,想要再寻证人,必须赶往驿站,可敌在暗,如果他们再度收到消息再次设伏还是一样的结果。
陆文德有些为难,思虑再三,权衡利弊,他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此时先以赈灾为主,待到返程之时,睿王亲自护送证人回京,行刺皇子可是死罪,如此这般方能破局。我这里会搜集证据,准备妥当,待到睿王回京之时,就是凶手浮出水面之日。不过,我担心的是那些在驿站百姓的安全。”
宁飞羽觉得陆文德言之有理,不敢多做停留,急忙回了睿王府。好在粮食已经准备妥当,他顾不上奔波的疲累,从府中又抽调出一些人手,火急火燎地往驿站赶去。
雒阳驿站里,众人正忙着做早饭,捡柴火的捡柴火,劈柴的劈材,熬粥的熬粥,正忙得不亦乐乎。
詹子濯洗漱完毕,在教孩童们识字,许多孩童因为家境贫穷,始终上不起学堂,请不起先生,詹子濯深有感触,他突然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的书也没有真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成日里只知道吟诗作画,实在是太过惬意。或许,他应该办一个学堂,让天下读不起书的孩童都来读书识字,真正脚踏实地地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或许,这样的人生才是他想要的。
詹子濯心想,《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尚书·五子之歌》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周易·乾卦》中又有云,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由此可见,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方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看着眼前这些可爱懵懂的孩童,他们那一双双渴求的双眼,詹子濯下定了决心,什么长安城第一才子,这些虚名他统统可以抛弃。
驿站内,读书声朗朗,百姓们看到这一幕,不约而同地对詹子濯竖起了大拇指。
一切好像都很平静的样子,可谁能猜得到房顶之上突然射出许多木箭,正在忙碌的百姓们有一部分人被木箭射中,剩下的人突逢变故,尖叫着躲避箭枝。
詹子濯大惊失色,急忙高声呼喊:“快躲起来,躲起来!”
正在跟着詹子濯读书识字的孩童看到自己的亲人倒在了血泊中,哭喊着便跑了过去。
“别去,别去,都跟我来。”詹子濯飞快地拉住想要去亲人身边的孩童,高声喊道,“都别去,那里危险,快跟我来。”
孩童们都把詹子濯看成是教书先生,还算听话,再也没有人哭喊着要去找自己的亲人,可一个个在詹子濯身后均哭得像个泪人。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